品读经典、锤炼党性(十六)

2021-03-03 10:24:23

为不断提高党员的个人修养,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能力。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党员同志在2021年寒假期间坚持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培养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读书是一个长期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因此,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系列活动,鼓励同学们要加强读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支部党员同志们积极响应,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写下读后感。

01.郑静静

阅读书籍:《习近平在厦门》


看了《习近平在厦门》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到厦门任职那天刚好是他的32岁的生日,他长期在农村工作,到厦门任职是他第一次从农村到沿海城市工作,而到厦门工作的这个经历让他得到了历练。同时厦门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彭丽媛同志结婚的地方。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是有着深厚情感的,他在三年的任职工作中,在厦门这片土地上,努力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天底下好事你都要,上天不会同意的。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能看出他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他与彭丽媛同志结婚时,没有办酒席,而是请四位同志吃了顿便饭。习近平同志他原本没有任何准备,结果就发现茶杯不够用。习近平同志与彭丽媛同志他们自己喝水有两个茶杯,又拿出刷牙的两个茶杯,还有两个碗,这才凑齐了六个。当然。也没有准备结婚礼物,彭丽媛同志到门口花了5块钱买了一包糖果。他们结婚那天正好是周六,第二天司机就开着车带他们去了东山,住了一个晚上,住宿费,来回的汽油费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他自己掏的,在30年前他就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对勤俭节约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基层,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任职时都会先到基层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一颗火热的心,有极高的责任感。他走访了几个生产队,在最前沿的何厝村,看到民警抓了一个犯罪分子,民警骑着自行车,犯罪分子戴着手铐坐在后面。习近平同志说,派出所连一部自行车都没有,有时候追逃犯,逃犯骑摩托车,我们的民警却骑脚踏车,这多危险啊,他就询问能不能给每个派出所配一部摩托车。半个多月以后,第一批最前沿的地方先配上了摩托车。当时习近平同志是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公安执法不归他分管,它反映了这个问题应该由分管执法的同志来考虑问题。所以这个事情如果按惯例来做,没有半年是肯定下不来的,而且如果是别人考虑到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也不会说的这么直接。

看到在这里,正如书中所说,这本《习近平在厦门》通过采访习近平同志方面的同事、接触过的干部群众,真实还原真实还原和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的从政轨迹和领导风范。这本书对于党员干部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源泉,更好领会和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要多阅读此类书籍,不忘初心,深入实践,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02.廖锦妮

阅读书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录了习总书记在陕北的知青岁月,总书记青年时代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读这些感人故事,是一次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是一次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对表和看齐。总书记身上彰显的优秀品质、人格魅力需要每个人认真学习!

非志无以成才。一个15岁的青年,突然从大城市来到小村庄,面对身体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他没有因为困难被打倒,没有因为苦闷而消沉,而是在真正融入梁家河的农村生活、深切了解农民生活现状后,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因为有了这个“初心”,青年习近平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逐渐成长为梁家河的“好后生”。总书记后来回忆:“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黑夜中指引人生道路的是理想,这也是总书记反复告诫青年人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原因。

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听说,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他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上山放羊,他揣着书,把羊放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休息时,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始终“痴迷”读书,即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当前,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军事变革、高技术战争,对军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我们青年官兵必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习新理论、掌握新装备,获得打赢未来战争的“入场券”和“资格证”。

唯有初衷不改,方能脚步不停。在这个有些“浮躁”“张扬”、充斥着“速成”“捷径”的社会,总书记“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面貌”的故事,就像夏日里的一股清泉,甘甜明澈,解理想信念之渴。当前,军改正处于深走实落的关键阶段,面临撤并降改、调整分流,我们要努力立起报国志,“工作看我的,改革听党的”“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总书记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挂念着千百万的人民群众,以躬身实践的“实干”精神,带领我们国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在改革强军的伟大事业中,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同样需要每名官兵团结一心向前看,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为实现强军目标不懈努力。

当下,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淡定与坚持。匹夫之志尚不可夺,更何况处在新时代正读大三的我们,也许社会现实与我们的期望之间会存在落差,也许困难与逆境会让我们受苦、受挫,但若信念不移、初心不改,这些终将成为砥砺自我的磨刀石,成长提高的垫脚石,行稳致远的铺路石。

03.覃静雅

阅读书籍:《自控力》


在这个假期,我重温了大二时候看的书籍《自控力》,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教育家。此书对人的启发很大,也因此可以对自己进行审视。

 自媒体和朋友圈上,总是能找到一大波的自律达人,跑步的,健身的,读书的,学英语的…但有多少人是真的坚持在跑步,健身,阅读,学英语。看起来是去跑步,不过是跑了5分钟,摆拍几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回去该吃吃该喝喝;看起来是看书,不过是把书打开,两页都没看完,就拿起手机神游。为了打卡而打卡,为了自律而自律,很多人正是过着这样的伪自律生活,甚至还时常为自己感动到不行,包括我们自己。

本书并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学习到关于意志力科学的科学论断。全书263页,共十章,正文九章,每一章都有一个关键词,其中1-3章是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4-9章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控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锻炼意志力。作者还善于利用自我剖析,先承认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这个现实,这是提高自制力的重要开始,更能帮助我们避开意志力失效的陷阱。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更糟糕,自诩自控力强的人,反而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

 读完我的最大感受是:自律不是不想做什么,而是想做什么。需要逼自己的自律,都不会长久。书中反对强制疗法,不主张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为动力。例如,作者说,当因为感到“疲惫”放弃自控时,想想当初自己的坚持的目标,将注意力集中于目标带来的好处上,往往能直接跳出“疲惫”。身体上的疲惫不会真的让你无法行动,让你无法行动的是大脑下达的“疲惫”感。这也可以说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另一种注解。

 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自律尤其重要,做到自律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陈玉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读书是一个长期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