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经济管理系开展寻访“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讲好家乡故事

2021-08-12 22:46:55

为传承老一辈党员的可贵精神,引导新一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在此次暑假期间,经管系组织百名学子开展寻访“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讲述家乡红色故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寻访“光荣在党50年”党员同志,找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共产党员的光荣事迹,从他们的奋斗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时代使命。

本次实践活动共有百余名学子参加,寻访了来自陕西、山东、安徽、宁夏、贵州等21个省市自治区超100名党员。他们有的是英雄后人,有的是坦赞铁路修筑者,有的是血吸虫病防治医疗工作者,有的是乡村教师……尽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的言语与神态里却都是对党、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一百年来,中国铁路飞速发展,中非友谊更加深厚,历史长河流淌远去,但当年老党员们的执念与热情却永不消退。谢德绪同志是当年中国派出修筑坦赞铁路的5万人之一,远赴非洲进行勘探修筑工作。施工条件异常困难,沿线地形复杂,还有野兽群居出没。从动工兴建到建成通车,坦赞铁路的建设前前后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68位工作人员牺牲。在这么艰苦工作环境下爷爷说他从未想过离开,并且此后还继续投入到中国兰新改线的修建中,致力于用自己的力量服务人民,忠于国家。

抗日英雄王朗后人王俊卿同志回忆往昔,向我们讲述了父亲勇捉汉奸的故事。当时地方汉奸队长王庆宇潜藏在我党并与日本军队通信,使整个黄县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破坏,损失惨重,她的父亲受党组织委派来到黄县活捉汉奸。汉奸队长出门前呼后拥,保护森严,捉拿他困难重重。尽管任务凶险,但这颗钉子必须拔去,经过长时间的摸查,她的父亲和两个战友冒雨埋伏龙口市城门外的玉米地中整整一夜。当汉奸靠近埋伏的玉米地时,王朗同志立马冲出来,直接上去抓住他的衣服,拖着就跑。两个战友给他配合掩护,躲避了士兵的追杀,将汉奸交到了党组织的手中,为日后黄县地下党抗日工作的开展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抗击血吸虫病的战役。丁汝林同志是这场战役的见证者,他说:“那时大家每人带着一双筷子,一个小桶,就去疫区捡螺。有的地方杂草丛生,钉螺密布,工作难度很大。虽然缺乏经验,但是他们得到了党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力量的帮助。”当时的他作为一名血防人员,常常背着行李,每天步行百余里到疫区捡螺,但是他的心里却不觉辛苦,因为还有许多战斗在血防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和人民群众,大家都为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而努力地奋斗着。

白天上课,晚上辅导,一两周回一次家,把青春贡献给家乡的教育工作。刘存忠同志说:“六十年代家乡文化教育水平、经济水平都非常落后,孩子们上不起学。思前想后便联合村镇上其他几位有过教育经历的同志提出创建民办学校的想法,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最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看到家乡闽宁镇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庄,到如今拥有种类齐全的基础设施、多彩多样的休闲活动、便利的交通,发展成为了旅游基地、影视基地,他为自己身为党员而无比自豪,为百年来共产党的风雨历程和光辉岁月赞叹。

任组织委员十余年、党支部书记三十余年,兢兢业业、发挥着自己的力量服务群众。20多岁时,邓应学同志觉得自己正值壮年,有一腔热血,理应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于是他在1956年参军入伍,在完成部队任务的同时不断为入党做准备,终于在58年正式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退伍后转业到印江县武装部任职,先后又在氮肥厂、检察院、水泥厂工作,有着数十年的党务工作尽力,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565b51965d094e97a68e76b6205ae7da.jpeg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岁月里,党员前辈们的无私奉献和可贵精神伴随着新中国的每一步发展,推动着国家向前迈进。无论他们身处何地,无论他们担任何职,他们的一颗红心始终向党,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他们对于党的坚定追随,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于自身使命的伟大责任感让我们感到震撼。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家国情怀令我们感动不已。当代青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更要不忘初心,修身立德,把我们的人生价值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经管系组织百名学子开展寻访“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讲述家乡红色故事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