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 构筑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庆典

2024-08-26 10:01:31 包月英 陈占洲

中国农民丰收节构筑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庆典

包月英1 陈占洲2

12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

摘要:中国农民丰收节所蕴含的民族共同基础,包括历史文化的传承、经济生活的互融、以及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这些为思政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农民 丰收节 民族 思政教育

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起设立于每年秋分日,是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这一节日的设立,不仅是对亿万农民辛勤劳作的致敬,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维度上的共同基础的有力展现。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

1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民族,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农民就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本。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正是对农耕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土地、对农业的深厚情感。

2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丰收的民间节日,如景颇族的“新米节”、藏族的“望果节”等。这些节日虽各具特色,但都蕴含着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敬畏。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国家层面的节日,不仅继承了各地庆丰收的传统,还通过统一的庆祝方式,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二、经济生活的互融

1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强调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农民积极投身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一节日也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推动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济交流的深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一个展示农业成果、促进经济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农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农民可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这些活动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为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

1民族团结的纽带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它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分享劳动的成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这种团结的力量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动力。

2和谐发展的理念

中国农民丰收节所倡导的尊重劳动、珍惜粮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和谐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这一节日的设立,不仅提高了农民的荣誉感和幸福感,也激发了全社会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丰收节的民族共同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重要体现,其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经济生活互融以及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为思政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平台。

1深入挖掘丰收节的文化内涵

思政工作者应深入挖掘中国农民丰收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民族节日的多样性、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等。通过组织专题讲座、阅读分享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丰收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强化实践体验,增进对农业的了解

思政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丰收节的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实地参观、参与农事体验、参与农产品展销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业生产过程,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喜悦,从而增进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感情,树立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

利用丰收节这一契机,思政工作者可以设计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农民,珍惜粮食”主题班会、“乡村振兴,青年有为”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弘扬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4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丰收节是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可以通过介绍不同民族庆祝丰收的方式和习俗,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跨民族的交流活动,如民族联谊会、文化交流展等,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思政教育

思政工作者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例如,对于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农村社会治理调研等活动;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分析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状况等。通过这些活动,将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思政工作者,尤其是涉农高校应充分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平台,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实践体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教育以及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思政教育等方式,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2024年8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强调,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办全民参与的节日。全员参与的丰收节,涉农大学生应为其中一员。

参考文献

1]王莉.论农民丰收节的组织形式创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2024 ,45(05):232+244.

2]陈西,“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内涵探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9 ,19 (05):154-160

3本刊编辑,农民丰收节 肩负铸魂中华传统农耕文化重任.新农业J. 2018 (18):17-19.

4席尚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当代农机J. 2018 (09):9.

5]巩丽珍罗艳.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研究.采写编J. 2019 (02):158-160.

6]于泽辰1张林2.农民丰收节的音乐文化认同特征——以日照五莲县为例.音乐生活J. 2024 (03):43-48.

7]安宝珍,张洁.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77):22-25


责任编辑:陈占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农民丰收节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和深刻内涵,为思政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平台。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