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五大金融强国行
党建引领 五大金融强国行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工党支部
一、党支部简介
经济系教工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含内聘)13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16人,硕士7人。由国家级人才欧阳志刚同志担任支部书记。2023年5月,获首批创建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红丝绸”党建工作品牌,发挥“头雁效应”,开展“一心二手五指连心”党建工作模式,引领支部全体党员业务能力全面提升,促进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
近年来,在华东交通大学党委“火车头”党建工程引领下,塑造支部“铁军”:金融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入选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专业教师团队获批金融学专业思政教学科研高水平团队;在省社联、省科技厅、省科协、市社联共获批4个“数字经济”科研平台。培养队伍“精兵”:支部党员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近6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获省部级领导批示10余次;获省精品在线课程2门;获教改教规课题10余项。创建支部“联军”:经济系教工党支部与南京证券江西分公司、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等企业党组织达成党建共建战略合作;联合金融学学生党支部、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党支部开展金融防诈宣传,提升数字金融素养等志愿者服务的劳动教育课程,在校园、社区、乡镇开展调研和宣讲10余次;开设考研、职业规划咨询,毕业去向率90%以上,升学率稳定保持在25%~30%。
二、党建联建 迎接普惠金融数字时代
经济系教工党支部积极与泰和泰(南昌)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南京证券江西分公司等建立了紧密的党建联建关系。通过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书》,双方明确合作目标和任务,共同搭建了党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加强了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党支部积极探索创新党建联建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与泰和泰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了党员和群众的金融素养。同时,通过构建“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了普惠金融在数字时代的发展,共同探索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
支部与省委金融办的项目合作,支部党员周才云同志长期深耕在普惠金融科研领域,其专著《贫困地区微型金融精准扶贫效应评价与促进乡村振兴研究》获第二十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领衔完成省委金融办交办的《普惠金融白皮书》任务,并开设有数字普惠金融专题课程。2024年新增数字经济本科专业招生。
三、教育服务 谱写绿色金融江西篇章
经济系教工党支部与资溪县政府深化交流合作,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部书记欧阳志刚同志带领支部党员深入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调研,力求将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的绿色金融模式向全国推广,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江西样板”。2023年获批立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项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两山银行”模式》,并入库1篇教学型案例。该案例作为资溪县两山中心工作人员学习的工作案例,为江西省各县市区绿色金融发展开展教育服务。此外,以该案例为基础开设金融专硕课程《绿色金融》,并指导金融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
四、赋能科技 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支部整合获批的省科技厅(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研究基地)、省科协(江西省产业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研究基地)和省社联(经济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三个省级科研平台资源,围绕学校“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定位,开设交通运输行业投融资课程,为南昌铁路局、中铁快运等行业内公司提供培训服务;在与证券公司党建联建的机制保障下,服务江西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融资活动,张晓明同志设立私募基金为江西各行业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自2023年以来,获得8项省级领导批示,其中2项国家级、2项正省级领导批示。支部党员周才云同志受邀参加省长主持的专家学者座谈会,就科技金融支持成果转化作主题汇报。
五、实践育人 培育五大金融应用人才
经济系教工党支部指导金融学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金融素养提升活动,以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数字金融社团等形式“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讲。在宣讲中,进一步夯实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知识,结合各县市区的反诈实际,开展调研。在提升自身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知识的同时,提高居民的数字普惠金融素养,提升金融反诈意识。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支部将深入推进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团队示范引领作用。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赋能科技和实践教育等方面,加深与行业的科技金融服务工作,与地方的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服务工作,以及探索养老金融的服务工作,奋力谱写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