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历史:世界史班青年说(九)

2021-01-18 17:50:16

世界史党支部联合学生支部开展“疾病与历史:世界史班青年说”活动,发挥历史专业的优势,思考历史上的疾病与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用好“疫情”教材,以党建引领育人,做好学生疫情防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成长。

当人面对茫茫林海、维余莽莽的丛林时,会本能地渴望发现先行者的脚印,而想要踩着前人的脚印自然要回顾人类历史的进程。正如这次疫情的肆虐,也使我们本能地想要回顾历史上了瘟疫或流行病。威廉•H•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这本书中说,“历史学家总希望人类的历史合乎理性、有章可循、可预测。但事实上,人类的历史常被不可预见的因素左右,比如突然出现的传染病。”人类经历过很多次因瘟疫或流行病而招致的改变,我们已经吸取了很多经验,却很难保证不犯相同的错误。很多年后,我们的后人会如何记述这段历史?会不会像站在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会说是 2003 年的 SARS 疫情影响了我们的某些生活轨迹。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瘟疫是历史的配角,其实瘟疫一直是历史的主角。大瘟疫的每一次到访都深刻的改变历史进程。中国古代对传染病的认识,有一个艰辛的过程,有文字记录的三千多年以来,其中提到的疫病种类成百上千,疫病的形式各式各样。很早时期,由于人们对疫病认识不足也不知道如何防空,因此用“瘟疫”一词指代大流行病,认为这是天神降罪人间或者妖孽作祟。一般来说,疫病往往是战争和动乱的产物,越是社会混乱时期,疫病流行可能性越高,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时期,疫病流行概率较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两宋等等都爆发很多大流行疾病,尤其明清达到了高峰,明朝180多次。大疫病往往跨省流行,对人类生命危害严重,大疫过后,往往出现“十室九空”“死人无算”“疫死者几半”的局面。面对疫病,我们祖先没有被吓倒,而是众志成城,树立必胜的信心,展开了前赴后继的抗疫救灾活动。这些的历史说明,中国是一个勇于并善于抗击疫病的国家,有着战胜各种疫病的传统。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只要我们发挥出智慧和潜能,灾难面前临危不惧,弘扬中华民族抗击疫病中形成的顽强精神,我们一定能战胜新型冠状肺炎,我们的民族将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2019级世界史专业研究生郭玉飞

敬畏自然,尊重规律

此次新冠病毒的来袭,给高速国际化的人类社会不小冲击,病毒也随着人类急速的脚步传遍全球。人类历史上曾遭遇许多致命病毒,但很明显就传播时效来看此次疫情无疑是最广泛的“全球大流行”。回望历史,我们不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对偶发的疫情爆发地点的责难和无休止的责任推卸中,敬畏自然、尊重规律才是正道。蕾切尔•卡逊夫人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首次揭示了敬畏自然的重要性,但此后数十年来,为追求经济发展我们做的却远远不够。虽然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医疗科技护卫下,此次疫情终将过去。但敬畏自然,不随意打破人与动物、与自然的界限才是避免此类“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最佳途径。如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 2019级世界史专业研究生邵泽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思考历史上的疾病与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做好学生疫情防控。我们的后人会如何记述这段历史。大疫病往往跨省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