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采矿》| 采矿73级校友任保才:老采矿系圆了我的大学梦

2021-01-19 18:12:59

老采矿系圆了我的大学梦

采矿73级5班  任保才

在少年时代,一个初秋的夜晚,圆月高悬,凉风习习,我和一群大一点的小孩围坐在一棵老柿子树旁的牛车上边讲故事、边聊天。有一个大一点的小孩讲了工程师、科学家、教授等都是干什么的,然后他提出一个问题,让每个人回答自己将来想干啥?有回答想开火车、开飞机的;有想当工程师、当专家的;有想当兵、当农民的;最后轮到我(当时6岁多,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回答想当教授。最后设问人说,大家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们以后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接着在本村上完小学后,升入离家10里外的洛阳市第九中学,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初中毕业后升入离家20里处的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中学阶段感受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由于三年旱灾,家里姊妹多,生活拮据,吃饭都成了问题。但是,父母亲为了不让我们辍学,省吃俭用、东挪西借,支持我们上学。特别辛苦的是母亲,为让我多睡一会儿,每天鸡叫三遍后,就起床做饭。直到煮好饭,才喊(叫)我们起床吃饭。二是在我们上中学途中,可以用5分钱乘坐4站公交车。但为了节约、减轻家里的负担,经常是步行一二十里路上学。只有在刮风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怕上课迟到才乘坐一次公交车;最后就是非常感谢国家对我们这些品学兼优的贫困中学生给予的困难补助和助学金等帮助,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人一生充满着变数,正当我们在努力学习,准备迎接高考时,遇到了“文革”。瞬间,上大学的梦想成为泡影,只能参加运动。

“文革”中,提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基本国策。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农村学生返乡务农,我就回家当了农民,才知道当时干一天挣一毛多钱。后来又选我担任大队(村级单位)会计。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锻炼了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性格。1971年7月招工到洛阳市龙门煤矿当煤矿工人,在一线生产中学到了采煤工人的乌金品质。在当农民、会计和工人期间经常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如农村不规则形状坡地的面积及产量如何计算?煤矿矿井提升机如何根据提升质量和运行速度的变化计算不同的制动力?不同的钢材经机加工后加热淬火时有的会增加强度,有的为什么会破裂?煤是怎样形成的?井下巷道从两端向中间掘进时如何保证正常贯通等问题,感觉以前学的知识太少了不够用。因此,总在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到大学学习深造、给自己充电。人生的道路在不断经历着“山穷水尽疑无路”到“柳岸花名又一村”的过程。突然,有一天接到矿长办公室通知,“因工作积极经过群众推荐,矿领导批准,你已被焦作矿院审查录取,速到办公室领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庆幸自己终于又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

我带着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以及从农民那里学会的吃苦耐劳精神。肩负着减轻煤矿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及实现机械化的重托。跨入了老采矿系续写求学之路。到校报到后被分在采煤73级5班,宿舍在红楼一楼北头。全班30名学生来自中南五省,其中80%来自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人,20%是退伍军人。开学后,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遇。每天早读后,吃饭前,就把书或书包放在教室前排的座位上抢占座位。在图书馆经常听到沙沙的翻书声。老师上课采用启发式、教与学互动等教学方式。积极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记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做作业。遇到难题时同学之间先互相讨论后,再向老师请教。人人达到了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的程度。千方百计把过去失去的学习时间补回来。上专业课时,阎秀璋、徐卫中等老师带领我们到煤矿进行“开门办学”。在现场结合典型产品组织教学,使我们看到了刚从国外引进的双滚筒采煤机、液压支架、国产新型强力钢丝绳胶带输送机、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等设备以及水采矿井的采煤工艺。从现场学到了采煤机的无级调速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等在学校和实验室无法看到的内容。学生们普遍反映教学效果很好。

至今难以忘怀的是1976年上半年由采矿系于存杰、刘春富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到义马矿务局常村煤矿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当时常村矿因井下生产系统改扩建,急需设计、建造东区通风机房。为了满足矿井通风要求,矿里和指导老师把这项艰巨设计任务交给我和孙民等4位同学,作为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来完成。矿里要求依照我们设计图纸直接施工。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承担现场施工设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在两位老师和矿上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首先到新风机房地址察看地形,发现该位置仅能设计一个通风机房。房的北边是一条深沟,所以不能采用通常的有地道反风设计方案。正当我们走投无路时,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河北峰峰煤矿采用无地道反风的文章,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当时全国独此一家,我们就到该矿调研、搜集资料。于老师让我们学习《煤矿安全规程》有关反风量的要求。我们边熟悉现有资料边自学有关规程、设计规范、通风机选型等内容。进行学习讨论、研究论证。按要求必须控制好各种风门的启闭实现反风、满足设计的无地道反风量大于40%正常通风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刘老师又指出矿用通风机房总体设计应符合煤矿设计规范的要求,平面布置图中的地脚螺栓位置一定要和选用的两台通风机的地脚尺寸配套等。后又经过矿领导组织专家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确定设计方案。我主要承担通风机房的平面布置总图设计。设计过程中,我们四位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拼搏。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斗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在大学的学习经历画上圆满的句号。两年多后,我留校带领学生到义马耿村矿实习,专程到常村煤矿参观我们的设计成果,矿领导反映用你们设计的图纸施工既节省了投资又节省了时间。还解决了煤矿生产急需的通风量,使用效果很好。这使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工农兵大学生培养质量差”“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等流言蜚语不攻自破。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们学会了查阅各种设计手册及设计规范等,锻炼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经历了承担工程项目和科研任务的熏陶。

总之,在老采矿求学期间,得到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耐心辅导。学到了老师们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仅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了自学能力;而且还学会了在科研团队中团结协作、与人共事的能力。焦作矿院教给我们的一技之长,一生受益。我与老采矿结下了不解之缘,使我与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由此开始了我奋斗一生的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实现煤矿机械化、现代化添砖加瓦的平凡工作。

老采矿为我圆了大学梦,老采矿也为我圆了教授梦。

任保才

作者简介:任保才,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河南省矿山机械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矿山机械、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老采矿系圆了我的大学梦。老采矿系圆了我的大学梦 采矿73级5班 任保才 在少年时代。老采矿为我圆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