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困学斋”读书会 | 第十六期:吴光正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

2023-06-17 18:04:49 徐珊珊 李晓兰



图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6月7日上午,“困学斋”第十六期读书交流会在文法学院112教室举行。本期读书会的共读书目为吴光正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2021级、2022级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同学参与交流,2022级古代文学方向李晓兰、平媛媛主持会议。



图片


会议伊始,平媛媛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的主要内容。该书从宗教学和叙事学的角度审视中国宗教故事的原型和母题,对中国古代小说中11个宗教故事类型及其原型和发展变化的历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展现了这些故事类型的源流及其演化发展情况,并且阐释了各自所蕴含的文化学、叙事学上的价值等等。随后,各位同学开始进行分享与讨论。

图片

作者:吴光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时间:2002年10月

图片

李晓兰通过阅读“高僧与美女”这一章节,谈到佛教的禁欲修炼思想。佛教认为人世间充满痛苦,想要摆脱痛苦,唯有抵制痛苦的来源——欲望。所有欲望中,色欲是最难摒除的。所以高僧的色欲考验故事及其在中国的演变是佛教禁欲思想中的一大重要文学现象。高僧色欲考验故事中最经典的红莲故事经过后世的发展,先后跟柳翠故事、苏轼故事和路氏女故事相融合,形成三大故事亚型。书中从三个角度揭示红莲故事何以会演化出三大亚型以及从宣扬宗教哲理逐渐滑向宣泄世俗心理的历程。红莲故事的世俗化也揭示了佛教在传入本土后逐渐中国化及其式微的历程。

王娅文认为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果报观念,即传统儒家的善恶观念。佛教传入中土,带来了“三世”的观念,也拓宽了“因果报应”的范围,而佛教中“来世”的观念是异于传统儒家的“善恶观”的。“因果报应”故事有两个模式,一是崇佛护法者得到善报,亵渎佛法者得到恶报。二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也处处显示着“因果报应”的色彩,把年轻一代万艳同悲的命运归之于因果,这也恰恰是《红楼梦》深沉的悲剧性所在。

徐珊珊阅读了“人妖之恋”章节,认为中国的人妖相恋型故事肇始于远古神话,随着时代的推移,神话意识让位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宗教意识,唐传奇、宋明话本拟话本和《聊斋志异》中的人妖之恋逐渐走向现实,趋于世俗化,人妖形象及其相互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具个人化的创作则凸显了创作者个人的自我寄托和精神补偿,文学的“医疗”功能可见一斑。


图片


平媛媛在谈及“猿猴抢婚”时说,吴先生是以猴祖神话为原型向下梳理了猿猴抢婚故事的生活流变史,最终结论得出猿猴是我国古代羌人集团的图腾崇拜物。“猿猴抢婚”在流变过程中,有了母猴婚配育人和公猴婚配育人的神话,这在少数民族的神话系统中并不鲜见。汉族承继的猿猴故事逐渐演变为劫夫型故事和盗妇型故事。明清时期,猿猴盗妇型故事由于宋明理学的浸染又向道学化方向演变,且人类女性愈发向受害者面貌出现,女性贞洁问题也随之出现。由此观之,猿猴抢婚故事体现了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而汉族文化里猿猴抢婚故事的遭遇则体现了极其强烈的男权特色。

姚红杰从图腾崇拜与感生异貌、感生异貌与英雄的政治化、感生异貌与开国皇帝的政治神话、志怪小说中的感生与异貌和感生异貌与英雄的世俗化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并深刻了解了中国宗教故事的文化学、叙事学价值,其内在结构具体体现为:一是人类心理结构的永恒性,二是宗教文化结构的稳定性,三是叙事结构的固定型,四是创作主体的参与性。最后,她又结合人类学家李亦园《一则中国古代神话与仪式的结构学研究》一文中引用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思维分析介之推寒食神话的例子,探讨了神话历史化的演变过程。

王凯最后对整本书进行总结,“高僧与美女”“因果报应”是佛教两大核心故事类型,分别是佛教禁欲思想和果报理论的展现;“下凡历劫”“悟道成仙”“成仙考验”“济世降妖”是道教仙语的四大叙事母题,也是道教仙语的四大核心故事类型;“承祧继产”既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也是作为伦理宗教儒教的产物;“人妖之恋”“人鬼之恋”深受“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影响;“猿猴抢婚”和“感生异貌”深受图腾崇拜和巫术崇拜的影响。这些不同的原型和母题是在“神话告退,宗教方滋”的背景下经过承传与变异形成的,最后又由文学文本(特别是俗文学)完成素材整合,深切反映了民族思维和民族心理的变迁。

图片

本学期的读书会接近了尾声,这学期我们采用推书模式。回顾以往会发现,姚红杰同学推荐的《十三经概论》,涉猎广泛,深入浅出,可谓“博”;王娅文同学推荐的《金明馆丛稿初编》,文约义丰,引人启发,可谓“精”;白微同学推荐的《宋代诗学通论》,锦心绣腹,字字珠玑,可谓“雅”;本期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妙语连珠,奥妙无穷,落到了“趣”字上。

上半年的困学斋读书会暂告一段落,同学们都各有启发,各有收获。下半年的困学斋将迎来新的面孔,注入新的血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困学斋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郭安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困学斋”第十六期读书交流会以吴光正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为共读书目,于文法学院112教室交流讨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