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商为特色,做实工商管理学科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2020-09-16 17:37:36 曾雄旺


2345截图20200916173617.png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广泛的现实需求和深刻的时代必然性,必将给我国“三农”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亦是2018年、2019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加快实现乡村产业兴旺,需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用现代的生产管理方式、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高乡村产业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

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学科运用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等理论和数理分析等工具,探求旨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自1997年从经济学门类独立成为管理学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以来,以企业或经济组织管理行为和决策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研究蓬勃发展,主要涵盖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内部行为管理。但现阶段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农林院校的工商管理学科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方案固化、研究方向脱实向虚,以及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等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农林院校工商管理学科转型尤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下乡必将带来相应的变革。农林院校作为服务三农的、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的主力军,应主动承担起乡村振兴的崇高使命,工商管理学科应以农商为特色,做实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将工商管理学科与乡村产业融合,将有效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加快实施“一带一部”发展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第一,推进工商管理学科产教融合,让智力资源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人才,农业作为极具实践性的行业,并且工商管理作为需要进行管理实践的学科,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专业人才上山下乡成为重中之重。农林院校应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管理推广体系建设,采取校企合作、校地联盟以及建设农业管理科技示范基地(中心)等多种形式,服务于区域农业企业管理发展。沈阳农业大学在教学中开办东北四省区县长班等一系列服务三农工作的相关培训班,讲授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化运营等课程、并进行辽宁省“农超对接”等一系列产教融合课题,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反映。同时,农林院校应积极对接本区域内的农业工商企业,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如会计专业学生可参加会计制度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可成为乡村旅游导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提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平台按照新形势下农业企业模式构建,增强学生感知。积极引导毕业生下基层服务,让农林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三农,让自己的才华写在祖国大地。

第二,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培养制度,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高等教育,方案先行。过去农林院校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农林特色不突出,使得农林院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培养方案有脱实向虚的趋势,在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农林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应更多地借助高科技手段,增加农业新科技管理在培养方案中的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而这些内容都指明乡村振兴需要优化农村产权管理、实现产权明确、治理优良。因此农林院校的工商管理学科更应突出“管理”二字,增设产权管理内容,增加社会治理、产权管理等内容。改革培养方案,还需结合新时代新产业发展,实现立体帮扶、全产业链培养,例如会计专业侧重教学农业企业会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农产品网络营销课程,旅游管理专业新设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管理项目。同时,应增加实训课程课时,为产教融合打下基础。

第三,把握工商管理实务导向,突出研究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充分发挥农林院校对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作用,而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来把握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确立一是坚持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和立足区域特色并重。工商企业管理受政策及地域的双重影响,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研究需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突出农业服务的目的。二是坚持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并重。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农林院校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应突破社会科学掣肘,与农业科学、数据科学进行融合,实现研究的现代化与科技化。三是坚持基础前沿研究与应用交叉研究并重。一方面要加强前沿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保持农业科研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第四,加快涉农教师培养,实现教者有其识。教师知识结构能深刻影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水平。改善教师结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让相关产业经理成为实训导师、校外导师,这符合产教融合的要求,亦能让教学专业化、现实化。二是鼓励相关教师担任政企相关部门的领导职务,让其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保证所授知识不至于出错,亦能让其在管理中深化认识,丰富知识结构。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自身农商特色学科优势,选派科技副县长至湖南省江永县、湖南省古丈县等地区,在江永县提出农旅融合发展是家庭农场的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也是农民返乡创业的一种可借鉴的模式,形成了“互联网+标准化农业+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在古丈县带领“古丈毛尖”走品牌发展之路,助推古丈茶产业产值翻番。三是在招聘教职人员时侧重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实现教师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促进校企间的人才流动。四是形成固定的学科特色研究团队,通过团队力量形成合力,而建设特色学科,需要积极建设特色学科团队,以师资力量的强化,革新教学方式,为学科特色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邹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加快实现乡村产业兴旺,需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用现代的生产管理方式、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