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要求教师既是“经师”更要做“人师”。从育人初心出发,支部成员坚持“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注重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一方面深入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对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教育思维、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的整体性构建,形成指向立德树人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支部成员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用润物无声的真工巧力,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上、行动中。支部组建了以蔡迎旗、申国昌领衔的本科生、研究生两支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团队中系主任、所长、支部书记均带头担纲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支部书记郑刚主讲的《中国教育史》课程荣获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课程育人”试点建设;他主讲的《中国古代教育史》是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支部成员抓住教材、教师和教学三大关键要素,立足课程、课堂,开展以问题为导向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将“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能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坚守文化自信。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党支部成员积极推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中,探索建立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有效途径。全体党员教师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从战“疫”防控中的大国担当、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国之脊梁,到生命教育、自然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等,多层次、多角度、多路径,拓展战疫“云课堂”的深度、厚度和温度,把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入专业教育中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学前教育概论》着力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思政教育”“价值引领”的功能,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中国古代教育史》精心梳理课程所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着重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中突出“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思政教育、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
目前支部已建立起国家级/校级/院级课程思政8门,位居学校各支部之首,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支部建设的重要品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