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红担任首席专家的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慧社会安全风险治理体系研究”(21&ZD166)开题报告会在江南大学行政楼B305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顾正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汪桥红,校社会科学处处长王建华,商学院院长浦徐进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童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宏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晓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德群担任开题评议专家。社会科学处及商学院相关领导、项目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等40余人参加报告会。鉴于疫情防控原因,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开题报告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顾正彪主持。他简要介绍了此次会议的主题及出席的领导与专家。
陈卫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给予江南大学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感谢,向陈红教授团队再次表达祝贺。他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地合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指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基金项目,陈红教授此次的项目获批彰显了江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实力和担当,为学校“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开局。他希望项目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和奋发努力,取得丰硕成果。
汪桥红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对项目组提出希望:一是加强跨单位协同创新;二是要扩大重要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影响力;三是要推动成果转化运用,报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成果要报;四是要注重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建设和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做贡献;五是要把好政治方向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同时,他表示省规划办将全程保障、跟踪重大项目研究的工作开展。
浦徐进介绍了商学院办学三十六年来科研和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该项目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深度剖析智慧社会安全风险的来源与发生机制,深入探究智慧社会安全风险治理的现实情况、关键特征及关联要素,最终聚焦于我国国情适应性进行智慧社会安全风险治理的体系构建及机制设计,对在“3060”战略目标背景下,从战略融合高度拓展和丰富智慧社会风险治理的治理理念、理论与边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学院将在重大项目研究过程中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为项目顺利开展予以最大力度的支持与保障。
随后,举行了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暨商学院专家聘任仪式,陈卫为专家们颁发聘书。受聘专家有共同学术委员会主任暨荣誉主任陈晓红、杨善林、汪寿阳、童星;共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荣誉副主任陈宏明、杨晓光、周德群;学术委员会委员暨荣誉委员魏玖长、吕孝礼、宋晓宁、曹国志、张克平。陈卫对各位专家表示祝贺,并期待在各位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下,江南大学管理学科发展能取得更大进步。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会评议环节由陈晓红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陈红首先向专家组汇报项目的基本情况,她紧扣“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等核心问题,从项目研究背景、现有研究追述、研究思路及框架、研究价值及意义、研究目标、创新之处及预期成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和系统论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魏玖长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孝礼副教授、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宋晓宁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曹国志副研究员汇报了各子课题的研究设想。
与会专家就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未来推进展开了热烈讨论,对该项目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核验和评估。专家组认为,该重大项目研究设计系统性强,理论创新突出,现实意义重大。论证报告基于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以“人民性”作为治理的根本目标与价值导向,项目论证的系统性好,既具有完整的理论论证,又贴近现实,采用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大团队组织形式,体现了研究的交叉性、开放性与融合性,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同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涉及范围宏大,建议项目组强化体系引领,紧盯关键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宣传,关注成果转化应用的及时性,力争为我国智慧社会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最后,王建华作会议总结。他对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他希望项目组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按照研究建议书更好地完善研究计划,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重大成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研究任务。他表示学校也将最大程度做好保障工作。
开题报告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致辞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顾正彪主持会议
商学院院长浦徐进讲话
项目首席专家陈红教授介绍课题基本情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