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 红色记忆—与文物对话

2020-09-09 10:59:09 彭帆

革命文物看似冰冷,静止的外表下也有自己的命运轨迹和血脉精魂。红军历史上第一套正规军装,它的开创昭示着革命的光辉前程;毛主席的棉被,它的简单朴素恰恰体现出党与人民的深厚感情;毛主席的石砚、竹笔筒,从它的墨香中能感受到主席为革命献身的泣血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革命文物的陈列处——古田会议纪念馆,看见历史,看见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基因。

h1.jpg



01

红军第一套正规军装

上衣为中山装式,有两个上贴口袋,领口配缀红领章;裤子样式普通,配绑腿;军帽为八角帽,缀有布制红五角星帽徽。这套军装外观简朴,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第一套正规军装,于1929年3月在福建长汀问世。

h2.jpg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在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下,红军经过半年艰苦转战,成功开辟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考虑到军服款式各异、破旧不堪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便于红军作战和内部管理,红四军制作了这套新的军装。“一颗红星头上戴,二面红旗领子绣。”从此,红四军战士们穿着这套军装,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02

毛主席的棉被

h3.jpg

1929年10月下旬,毛泽东随闽西特委由上杭县城来到苏家坡继续领导闽西红色区域的革命斗争。闽西乡村的夜晚,寒风刺骨,山头上松涛呼啸。与往常一样,毛泽东提着一盏小马灯,来到特委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查铺。当毛泽东来到厨房时,炊事员杨冬冬正忙着准备第二天大家的早饭。毛泽东发现她的床铺上只放着一件田间劳作时防雨用的棕衣,在得知杨冬冬把她的棉被给了在赤卫队执行任务的儿子后,十分感动,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抽出床上仅有两条毛毯中的一条,匆匆地返回杨冬冬的住房,亲手将毛毯交给了杨冬冬。“现在我们的生活还很艰苦,可即使这么困难,人民群众也还这么热情支援红军,支持革命斗争,看来,我们的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

03

毛主席的石砚、竹笔筒

h4.jpg

1929年12月3日,红四军进驻连城新泉,毛泽东、朱德、朱云卿等人一同住在新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育文家——望云草室,在这里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政治、军事整训。

h6.jpg

为了肃清军队中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等错误思想,提高红军的政治军事素质,毛泽东、陈毅从白天到黑衣,连续召开各种干部会议。同时,毛泽东和陈毅还经常顶着严寒深入各连队以及芷溪官庄等地的贫苦农民家中调查研究。深夜,在山村早已沉睡之时,毛泽东依然聚精会神地整理白天所得到的大量调查资料,琢磨分析,挥毫疾书,为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做准备。

h7.jpg



正是这片羽吉光的文物,体现出党领导人民在闽西红色土地开展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正是这些看似时日遥远的文物,将绵延的红色精神融入我们党艰苦奋斗的言行中


与馆内文物进行对话,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能感受到党领导人民在闽西红色土地开展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也更应铭记历史,点亮红色文化,奉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彭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红色记忆,文物交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