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刚教授是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也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首批特别资助获得者。他始终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情系草原牧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教学上精益求精,言传身教,科研上攻坚克难,执着追求。他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服务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把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祖国大西北的教育和科研事业。
一、坚定信仰,提升素质
自兰州大学开展基层党建年和质量提升年以来,受兰州大学组织部委派,郭正刚先后参加中组部和教育部在井冈山、大别山、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示范培训班、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高级研讨班学习。他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长期的党建活动,为兰州大学全体党支部书记、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全体党员师生、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全体师生讲党课。受甘肃省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邀请,赴兰州资源与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全国样板支部书记及‘双带头人’培育座谈交流会”做大会专题报告,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甘肃省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示范培训班”做专题讲座。
通过长期的学习和自身实践,强化了自己奉献教育的信仰,与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斗争,不断提高自己对社会主义大学本质和根源的认知,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任务。2017年9月25日,郭正刚的事迹曾被《人民日报》“兰州大学筑牢师生思想根基,‘支部+’带来校园新气象”中有所报道;所在党支部2018年被评为兰州大学“先进党支部”,同年获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4年被评为兰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2018年、2020年被评为兰州大学“先进党务工作者”。
二、严谨治学,立德树人
郭正刚教授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自2004年起独自承担本科生《普通生态学》课程和研究生《草地资源与信息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年课堂讲授课时达126-162学时,参与并成功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草地资源与调查规划学》、甘肃省精品课程《草地培育学》。他讲课生动活泼,富有激情,因材施教,善于用生活化案例阐述理论,结合自己研究工作所得于实践教学之中,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更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我院前党委书记雷晓云同志调研时,学生对其说,“只要每位老师讲课像郭老师一样,绝对没有人翘课”,2008级本科生返校座谈时,有学生坦言“上课只记住了郭老师讲课的内容,现在依然有用”。郭正刚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他先后指导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本科学生完成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多项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等,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草业学报》《草业科学》等国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6篇,累计指导毕业生29名,其中2名研究生获王栋奖学金。授课特色于2017年7月22日曾被《中国教育报》以“聚焦高校思政教育”的标题有所报道;2017年被评为兰州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先进个人;2015年、2018年两次获“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兰州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提名奖;2015、2016年连续两年被兰州大学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优秀指导教师”。
郭正刚经常说,党员教师要亮明身份,要敢为人先,要敢于同不良习气理直气壮地作斗争。作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他以身作则,不论课堂上,还是平时交流中,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党员身份。他指导研究生,不仅仅要求专业上追求卓越,而且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更高。他经常鼓励研究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党史知识,引导研究生随时关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瞄准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研究,以高尚的政治自觉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带出来的研究生全部是共产党员,毕业生中每年都有考取公务员或者组织部选调生,一些优秀毕业生更是专门从事党务或党政管理工作。
三、躬身科研,求实创新
学科和国家需求是郭正刚教授科学研究的源泉,他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20多项。首次提出了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了草地分类经营区的动态划分方案,被中国科学院咨询报告采纳;建立了基于生态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的紫花苜蓿适应性评价新方法,将植物有益元素硅的研究初次从作物和禾本科植物扩展到豆科牧草,将交替灌溉这种节水灌溉模式引入到牧草生产领域,并成功进行了验证,集成了河西走廊荒漠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提出了我国草地鼠害防控在于构建害鼠不适宜栖息生境的观点,推动了我国鼠害防控从灭杀到生态调控转变,该成果被《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牧草产业分册》引用。累计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Geoderm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Filed crop research,Agriculture Water Management,Rangeland Ecology and Management, Alpine botany,Ecological Engineering,The Rangeland Journal,Environment Monitor Assess和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等主流期刊论文达30余篇。2003年、201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乐于奉献,建设学科
郭正刚教授不计个人得失,总是无私的承担大量学科建设任务,而这些任务是无法列入教师考核指标的。他先后参与草地保护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请,主笔修订了草业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培养方案;给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完成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美澳草业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申请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申请书、《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联盟》申请书、《“十三五”农业部草业科学学科群建设方案》,代表兰州大学参与《第六次国家农业农村领域技术预测国内外技术竞争评价报告——草原与草业子领域国内外技术竞争评价研究报告》、《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的撰写,有力地提升了兰州大学在草学领域的竞争力。
郭正刚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担任党支部书记特别是肩负“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来,自己更加忙了,也更加充实了。以前,只要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就万事大吉了,现在多了许多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以及对服务国家战略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比如,对于精准扶贫的认知,对于“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等等,越来越有一种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一些重大咨询项目、十四五规划建设方面,均有更加高远的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就得脚踏实地,立足当下,扎扎实实把科技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五、情系绿色,服务社会
在郭正刚看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发表sci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兰大人的声音,有自己的声音,而且更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锲合,要瞄准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建设小康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唯有如此,自己的科学研究才更有意义,也才更有生命力。因此,近20年来,郭正刚的足迹留在了甘肃、青海、四川红原、内蒙古、新疆、西藏和宁夏盐池等20多个地区的草原,风餐露宿,苦乐年华,顶着严寒、冒着风雪,夜宿帐篷睡袋,大饼咸菜为餐,每年行程2万多公里,主动承担甘肃省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咨询任务。作为专家顾问,受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邀请,他精心指导甘肃草原监测点的布设和选点工作,以及甘肃省草原封育的适宜年限确定。被甘肃亚盛田园牧歌有限公司聘为专家,长期无偿指导紫花苜蓿栽培和鼠害防治技术。不辞劳苦多次赴定西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为其提供栽培草地田间管理的相关技术支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传道者,言传身教一种做人的道理,沐浴一种处世为人的品质,建立一种可为师尊的修为,换言之则是正气、正能量、正三观。郭正刚用自己高尚的修为与情操,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以其家国情怀的高尚人格,从事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他的行动感染着周围的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郭正刚教授沿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必将创造一个个教学、科研的传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