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一二三”工作模式,即以弘扬福州地方文化——闽都文化为主线,筑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两个阵地,健全队伍建设、协同育人、校地融合三项机制,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双向融合、闽都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双向提升的工作格局。2021年以来,党支部先后获批全国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全省第三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
聚焦一条主线,政治领航把好方向
党支部坚持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原则,按照“有人才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标准,创新组织设置,将支部建在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上。以“党建+闽都文化”为主线统领支部工作,发挥好闽都文化特色与优势,丰富“三会一课”内涵,创新党课形式,做“靓”组织生活。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扎实推进“领学、研学、讲学、比学、践学、督学”六学模式,深入挖掘闽都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党员教师前往晋安区宦溪镇降虎村红军烈士纪念碑、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档案馆等地创设“闽都红”实景课堂,开展专题调研、主题观展、红色观影、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党日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党支部持续注入红色基因,引导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
筑牢两个阵地,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党建为轴,业务为线,双融双促,筑牢教学科研阵地。党支部依托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好福州高校唯一的博物陈列馆——闽都历史文化陈列馆。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根据党员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组建闽都历史文化课程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选好领头羊,由“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担任团队负责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用好“三会一课”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中心工作研讨相结合,常态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将教学科研工作情况纳入评议内容,促进多方责任到位,发挥集体效能,持续推进项目化管理工作,着力建好建强闽都文化教育、福州闽派古琴文化教育2个示范基地和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4个应用型平台。近年来,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先后获评福建省“五一先锋岗”、福建省优秀创新平台等荣誉称号,党员教师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福州市“闽都英才”1人,获省级以上课题立项35项,发表学术论文49篇,出版专著17部。
闽都历史文化陈列馆揭牌
党建为纲,思政为目,纲目并举,筑牢人才培养阵地。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闽都历史文化研究,通过与地方文化部门、历史名村名镇等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复兴需要的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坚持以生为本,建立“芷兰之家”“余物超市”等党建活动场所,选派优秀党员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志愿服务指导老师,构建“教授大讲堂”“人文下午茶”等平台和“三进三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师生沟通交流,共同成长。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70余名同学考取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志愿者岗位考取率保持在20%。
支部党建活动阵地“芷兰之家”
健全三项机制,协同共进行稳致远
健全党员队伍培养长效机制。由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薛菁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头雁效应,建立“1+N”工作模式,即通过创建一名支委联系若干名党员教师,一名学科带头人带动若干名科研骨干,一名党员教师参与若干个教学科研项目的工作模式,形成传、帮、带的工作体系。遴选一批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建立“双带头人”师资库,落实“党员结对子”制度,在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党员进行重点关注和培养,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把政治素质好的骨干教师培养发展为党员,把专业基础好的党员教师培养发展为教学科研骨干,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提供后备人才支撑。
健全“三个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突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打造“诗书人文,礼乐闽都”艺文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按照“课程设置—三堂并重—基地共建—体系联动”模式,着力培养“四文四气一感恩,三动三静三笔字”时代新人。以“闽都文化”为立足点,组建以支部教师党员为主,思政教师为辅的指导团队,组织培训大学生红色宣讲团和打造“人文有戏”党建思政精品项目。截至目前,红色宣讲团进企事业、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已开展宣讲活动52场。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进社团,以学院戏剧社、古琴协会、历史文化协会为载体,选派党员教师指导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支部党员教师指导“人文有戏”党建思政精品项目
健全校地融合发展共赢机制。组建博物馆党员志愿讲解队,落实“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开展闽都历史文化陈列馆、林则徐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志愿讲解,共计550余小时,服务1500余人次。重点打造以闽都文化为主线的社会实践品牌,深化校地合作,与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签署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闽侯、罗源等县开展闽都优秀历史文化推广活动。由党员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前往永泰嵩口古镇等地开展闽都古建筑、民俗民风、特色文化等考察调研,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组织党员教师参与编纂福州通史、开展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编撰福州方言工具书等。近年来,支部党员教师获横向课题经费246万元,文化推广实践项目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5项,为助力福州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