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激发信仰、启迪智慧、汲取力量,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2年学校立德树人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苏委教函〔2022〕6号)精神,按照南京审计大学校党委《关于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足迹学思践悟寻访分享”主题活动的通知》以及机关党委《关于落实2022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具体要求,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党开展2022年度“学思践悟寻足迹·砥砺奋进开新局”为主题党日活动。党日活动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引导党支部成员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激发支部党员以实际行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本次“寻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分别于2014年、2017年两赴南京参加公祭仪式,并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与幸存者和遗属代表握手交谈,并认真参观展厅,他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一次次缅怀,一句句关切,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递:“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此次,国合办党支部成员故地重游,共同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世界胸怀和历史担当。她们结合共产党员的身份和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分享了参观感悟,希冀以史为鉴,牢记使命,扛起担当。
纪念馆展区内基调深沉,气氛肃穆,让人心情更加压抑,而实物、影像等大量翔实的资料又令我无比震惊。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一座古城毁于一旦,300000同胞罹难。泯灭人性的日寇邪恶的双手沾满了无辜中华儿女的鲜血。曾经,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面对外来入侵者的举起的屠刀毫无还手之力。“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不争的事实反复教育着我们。想到前些日子日本右翼势力妄图通过修宪放弃和平宪法,重拾军国主义,心中更增添了一些警觉。少年强则中国强,身为一名党员,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会尽我所能,教育引导祖国的未来,帮助他们认清身负的重任,珍惜和平年代,心无旁骛,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建设一个独立、强大、自主的现代化中国。
我在炎炎夏日阳光明媚的上午写下这篇心得,希望日本军国主义被深深埋葬,希望罹难同胞可以瞑目,希望一切不人道、不公正的行为都能在阳光下无所遁形。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14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参观纪念馆,对做好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追随总书记的足迹,我再次来到这座庄严厚重的纪念馆,内心百感交集。在纪念馆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背面,有100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2017年布展时,他们尚健在。这几年,有老人去世后,相应的照片灯箱随之一个个熄灭,让人不禁潸然。2014年,纪念馆成为国家公祭的举办场所;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纪念馆的功能和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看出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读懂这段厚重的历史付出了很多心血。
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不仅需要我们南京人铭记,更需要让世界各国的人们了解。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外事工作者,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时,更要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坚持国家站位、世界眼光,传播历史真相和珍爱和平的理念,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这里应该是每个初来南京读书、工作的人必然会到访的地方,唯有这里,那段耻辱的历史不再是一段段文字、一串串数字,刻入中国人内心的伤痕会被再次翻起。本次党日活动已不是我第一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了。 纪念馆已由最初的一个小展厅逐年发展成为多个主题馆。这里铭记着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惨无人道的暴行,是中国人民承载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我陪同过国际会议参会国家代表参观这里,表明了中国人民憎恨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也加入过紫金草国家公祭日活动,表达了缅怀逝者、反思历史、祈愿和平的心愿。
作为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的一名党员,我们在缅怀遇难同胞时,一定要不忘苦难记忆,更加坚定爱国主义立场,加强党性和道德修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既要有国际视野,同时不忘家国情怀;既要坚守和平,同时不忘砥砺复兴;在思想上行动上凝心聚力,为走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走向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而不懈奋斗。
云游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看到《无声的“哭墙”》,心情非常难过久久不能平复。“哭墙”全长43米,高3.5米,用灰白色花岗岩垒砌而成,墙体中间密密麻麻镌刻着在85年前那场南京浩劫中部分遇难者的姓名。截至目前为止,墙上共有10665个名字,他们是三十多万遇难者的代表,这座墙是三十多万遇难同胞共同的墓碑,10665个名字是他们共同的碑文。人们在这里悼念着逝者,也铭记着那段永远抹不去的历史。每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大学生志愿者们都会将哭墙上的名字逐一描新,一笔一划,一撇一捺,让遇难者的姓名更加清晰,生命终将逝去,记忆仍在传承。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留下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是为了缅怀先烈,并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让人们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坚决不让侵略暴行重现。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热爱和平。云游纪念馆时看到,在纪念馆的公祭广场,有一尊由爱国侨胞捐资铸造的“和平大钟”。钟面上部纹饰为30朵梅花和56个“祭”字,下部纹饰为66朵浪花映衬66个“和平”图文,撞击点为醒目的和平鸽造型,钟体背面刻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6个大字,表达我国56个民族勿忘历史、爱好和平的心愿。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和平,也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携手建设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近两万起强奸、轮奸的暴行,大量公私财物被掠夺,根据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死难者总数达30万以上,古都南京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无数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是野蛮对文明的扼杀,是人类的一场浩劫。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不应忘记。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观看纪念馆陈列的史实资料,缅怀遇难同胞,心情十分沉重。一方面感叹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另一方面场馆里的史实资料见证着这段残忍的历史,同样生而为人,却做出这种畜生不如的行为,让人不可思议、愤怒与心痛。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铭记历史、反思历史,珍爱和平、捍卫和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作为党员,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云游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篇。梅汝璈作为中国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首席审判官,为7名南京大屠杀侵华主犯的定刑做出了突出贡献。梅汝璈先生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不畏强权,有勇有谋,给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树立了“最美奋斗者”的榜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云游纪念馆,知史学史,深刻领会总书记教导,我们年轻人一定要挺起脊梁、冲锋在前,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
习近平总书记将和平比作阳光雨露,指出“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唯有永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发自强之志、奋斗之力,勠力同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永远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2014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对逝去同胞先烈的告慰,更是新时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让我们时刻铭记:“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