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支部】基于学生减负提高《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效果新思路

2021-01-19 17:24:24

学院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多种能力、多项素质,开设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种类繁多,在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本领的同时,导致课余时间减少,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物理化学》课程涉及的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再加课程公式多且复杂,学生在课上学习的同时,也需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和练习,才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基于为大学生减轻课后学习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发挥自己所长,改革教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十分必要。

采用“1+6+1+1”的有效教学模式,在课上增加预习、复习过程的教学设计模式,为学生减轻课后学习负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将《物理化学》课程的一次课上时间9min做如下教学设计:

1.第一位“1”

第一位“1”包括两部分,一是引入知识点相关的主要贡献者或课程相关知识的科学前沿;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新授课内容进行初步预习;占用课堂时间10 min。

引入知识点相关的主要贡献者,通过他们对知识的研究,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化学家、物理化学家、化学史家能斯特。他的主要贡献在于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提出和能斯特方程的建立,其中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提出获得了1920年的诺贝尔奖,为熵的后期计算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认识化学家或物理学家,了解物理化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学习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整体知识。

2.第二位“6”

教师对课程的讲授,占用时间为60min。

授课时,教师可以借助PPT,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以图片、视频等进行形象描述,同时可用案例辅助,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要铭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理解并能熟练应用相关知识才是教师讲授的目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相结合,并适当插入翻转课堂,让学生能将知识点讲出来,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足和理解不透彻之处,从而查缺补漏,优化学习效果。

3.第三位“1”

习题巩固,占用时间为10min。

通过课程所学知识的典型例题,将学生“听”的状态切换为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注意力再一次集中,验证学生课上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记忆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4.第四位“1”

将本次新学与上次已学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占用课堂时间为1min。

学生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则在解题时对公式的运用不易出错。

“1+6+1+1”有效教学模式,结合了学生对知识的预习、学习、练习和复习,学习目的和手段明确,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程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一是引入知识点相关的主要贡献者或课程相关知识的科学前沿。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能将知识点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