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2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构建和完善内外联动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第一期宣讲培训在鲁东大学举行,培训会旨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高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强化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培训处处长朱玠,专业处处长盛敏出席开幕式。各高等学校相关负责人、教务处、院系负责人;质量评估机构等约7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培训会呈现了8场精彩报告,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贯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理论,分享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改进设想。
李智主任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历史,201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从政策上确定了“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五位一体”指的是: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状态数据常态检测五种评估形式。随后李智主任介绍了五种评估形式的主要内容,在介绍专业认证与评估时提到: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要与行业共同制定认证标准,共同实施认证过程,体现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业界认可。2016年IEA大会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专业认证国际化。2018年1月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2018年下半年,高教评估中心组织完成了东北师范大学等4所部属师范大学16个专业的认证,4家省级评估机构组织完成了12个师范院校14个专业的第二级认证。高教评估制度的后续改进目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2)突出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3)分类施策-差异化评价-精准服务;(4)减轻评估负担(专家、学校)。李智主任对四个改进目标做了比较细致地说明,主要提到的核心做法有:高校要建立“质量文化”、评估以校为本以校为中心、进行分类评估模块评估与指导、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结合、线上评估现场评估共同进行、学校要拿前面评估的问题清单申请新的评估。
上海高教评估中心李进从对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思考与社会现实发展的角度展示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遇到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质量保障建设应与学校综合改革相配合,给学校、教师、学生话语权,回归学生整体发展质量的关注(学风、人格、思维等),关注学生的获得感,质量评价应体现分类与特色即重视学校个性、学校有选择政策工具的自主权、避免一个标准下的专业泛化与窄化、核心评价与主题评价相结合。在质量评估中,具体实施过程应有开放、个性、灵活的特点。
江苏教育评估院院长顾春明介绍了本省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建构,顾院长提出当前科技进步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关注到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发生的变化,质量是永恒的话题但内涵的价值导向会不断变化。质量建设工作应以学校内部建设为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相关项目进行引领,保障体系的建构应以多元化为特征,希望学校能“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华中科技大院校研究所赵炬明主要介绍了美国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美高校质量建设特点有:兼顾学生长期发展与短期需要、各校的教育使命与目标不同、课程及其实现途径是核心、学校应能提供质量保障的物质资源与组织保障、专业课程的建设强调“少而精”。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上实行三级管理:学校-学院-学系(相当于教研室),建设教学支持中心与院校研究办公室。
复旦大学、西安交大、昆明理工、常熟理工四所大学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专业认证工作中的经验与收获。比较突出或值得我们借鉴的主要做法有:(1)数字化信息体系建设即师生行为可数字化保存与分析,实现精准判断与指导;(2)评教与评学共同进行,学生行为中心,分段评教;(3)为教师提供学生选课动机等信息,重要课程给学生发放“先导课讲义”;(4)加强非标准化数据采集;(5)重视社会单位与校友反馈;(6)教学督导:筛选-持续-反馈-指导;(7)设置高端教学奖励;(8)强化核心课程-整合专业课程-“挤水”通识课程;(9)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10)优化专业:板块化,大类化;(11)校领导听课制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