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聚焦民法典,看看他们的所思所想!

2020-06-13 16:01:42 法学院
    “通过!”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让我们一起听听法学院本科生党员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民法典》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经国大业,不朽盛事,不如此表达,不足以表征《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典的起草和编纂,是一个国家法律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阶段,民法与人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因此民法典的颁布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有着更明显的变化,作为法学生的我们,也对民法典的颁布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也更加激励我们要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民法兴,则市场兴,市场兴,则国运盛!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邵凯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84章,1260条。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也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这代表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也代表着人民权利的保护进入了新时代。法典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张学岚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如约向我们走来。民法典的通过是中国民法史上的里程碑,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召唤。作为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她是温柔的,1260个条文,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是霸道的,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将不再被保留。这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是民族复兴之路的法律凝结,更是对正义的无限崇高追求。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国家。民法典作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在她的呵护下,我们必将自由安心的生活,必将迎着时代的曙光在法治之路上阔步向前!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王燕

      2020年5月2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国从此有了建国以来第一部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草案颁布起,民法典就备受瞩目,民法典的出炉,标志着民法从法律迈向成文法典,是立法技术的提升,是法治观念的推进,也是时代的呼唤。扩大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离婚冷静期、明确高空抛物的各方责任、建设现代产权保护体系,无一不体现了民法典权利本位的理念,民法典是公民私权利的宣言书,彰显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民族智慧,也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都是稳定的政治环境、繁荣的学术环境、丰富的法律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我国的民法典更是如此。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谐安定,学术繁荣,立法技术有很大提升,法律实践丰富,所以民法典才能顺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应运而生。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王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王嵘玥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几十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的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民法典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一部民法典,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陈鑫源

       几天前,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故事用插画文字的形式展现了民法典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通过“小明”的成长展示民法典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程,深刻反映出“人民至上”的幸福感、获得感。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民法典》保障每个人的一生。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曹雨

      “如果说宪法是万法之父,那么民法或可称为万法之母”。在立法之初,民法典就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七编加附则、84章、1260条、总字数逾10万,几乎覆盖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一方面,从“法”到“典”,民法典将民法相关内容囊括其中,将法律条文集中汇编,体现了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势和立场;另一方面,与时俱进,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这无疑是立法中的一项创举,对与现代公民息息相关的隐私、网络、信息等有时代特征的方面加以规定,拉近了民法典与公民之间的距离,也体现了法律的温度。这样一部有力量而又有温度的法典,定会在生活中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磅礴之力。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刘金惠

       如果从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起草算起,我们已经等了66年。正如参与编纂民法典的学者孟强所言,等待民法典最后冲刺的心情很复杂: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民法典的到来,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法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意味着我国像依法治国迈进了一大步。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孙妙宣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民法典,是我国法制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每个人的每项权利在每时每刻都受到民法典的保护,出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新民法典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突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等重要权利,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等等。

       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样一部贴近现实、贴近民生的民法典,一定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自由,更加和谐!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李亚汝

      法典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从1954年首次启动,到今天民法典应运而生,经过了五次“炉火”烧炼。从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到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国民事法律体系在逐步健全。
      民法典来了,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会由此开启“民法典时代”,而人们也将迈进“民事权利更有保障的时代”。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张磊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出台意味着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全部“消亡”。民法典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60个条文,覆盖每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民法典首开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先河。不仅仅是将以往散落在民法各处的人格权利“整理收纳”,而是要使人格尊严得到全面保护,让“人”成为法律的终极关怀。

      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认定标准更加清晰,在防止职场和校园性骚扰方面更具针对性。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将权利范围由禁止刺探私密信息,扩展到对“午夜来电”等骚扰行为的防范。使特殊情况下无人照料“被监护人”得到照顾,当地基层组织等要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未成年人权益得到更大保护,对受性侵未成年人索赔的诉讼时效做了特殊规定,让法律的时间停步,等待勇气的成长。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设立离婚冷静期,完善扶养协议制度,适当扩大扶养人的范围,明确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均可以成为扶养人。遗有所果,遗嘱形式和效力更加多样。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相关各方的民事责任,用让抛物者买单的方式守护头顶安全。在APP过度处理个人信息、伪造侵害肖像权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保护更严格。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立法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治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彰显出丰富的时代精神。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杨镇远

        民法是用以规范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法律,也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可能会和民法打上“交道”,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民法的框架范围内,充满赤诚情怀的说:翻开一本民法典,所有的人情百味都在那里了。
        学习好民法,掌握好民法,运用好民法颇具实际利益和现实意义。作为普通的民众,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我们一定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升法制观念,做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从而为推动和谐、法治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赵雨慧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中的第六编继承编,根据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继承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修改完善了现有的继承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促进家庭和睦,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部法典相较于原来的法律法规,有着不少突破改进。

     第一,更科学和规范。比如,以“自然人”替代了“公民”,法律定义更准确了。民法典总则中是用自然人来指称个人民事主体的,法典和总则的主体一致起来了。而且,自然人是不分国籍的,而公民是有中国公民外国公民之分的。第二,条文内容更完善。表现在代位继承中,这次明确了兄弟姐妹的代位继承权以及增加了转继承的规定。遗产处理中引入了遗产管理人制度,有了遗产管理人,方便继承人协调继承遗产,减少争执,有利于社会稳定。第三,尊重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遗嘱继承中,增加了录像遗嘱和打印遗嘱,同时将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去除了,强调有数份遗嘱存在时,如果内容有冲突,以最后遗嘱为准。这些规定都是从给立遗嘱人的自由意思以最大尊重的立法表达,避免从形式或客观限制条件上影响其真实意思。第四,法典强调保护弱势群体,除了对胎儿继承权的明确规定之外,还强调虽然分割遗产时依法应当缴纳税款和归还债务,但强调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适当的遗产。

     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姜晓晨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84章,1260条。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也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国法制建设向前迈进的重要里程碑式的成果,更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民法总则既传承了我国优秀法治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成果,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是规范市场行为,激发社会创造力的有力保障。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期,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交往规则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出现重大调整,改革成果需要民法典来确认、保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各方面制度趋于完善。编纂民法典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具备,正当其时。民法典的编纂可以让公民有尊严的生活,目前中国正值社会大转型时期,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成为社会之痛。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民法总则完善了监护制度,加强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之际,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民法典的出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充满着对人民的关爱,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民法知识,为构建大国法制建设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奋斗。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王菲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的确立对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随着民法典这部人民权利的宣言书翻开新篇章,法治中国树立起一个新的时代标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特殊时期召开的中国两会,注定吸引全球目光。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意味着,历时五年多的编纂,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7编加附则、84章、1260个条文……从“高空坠物谁负责”“职场性侵咋预防”“遛狗不栓狗绳怎么办”等社会热点,到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明晰企业市场交易规则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可以说,民法典的每一款条文都围绕着人的权利书写,与每个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息息相关。纵观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从1804年《拿破仑民法典》为现代意义的法典奠定基础,到1896年《德国民法典》带动制订民法典的世界风潮,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国家走向法治现代化征程 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编纂一部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恰逢其时。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程凯悦

  《民法典》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经国大业,不朽盛事,不如此表达,不足以表征《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典》新增了许多两点,比如居住权的规定、明确禁止高空抛物、扩大继承权的范围、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等等。《民法典》的颁布,完善了我国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写入法典,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民法典》的编纂开启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法律的生命力更在于实施,要实施好这部法典,促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李一冉

   民法典以法典的形式巩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成果,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完备的民事法律体系。在成文法国家,制定《民法典》被视为文明、进步和强盛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的标志。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的期盼。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不仅吸收了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法律规则,还增加创制了多项新规则,充分表达了宪法精神和对民事主体赋予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对于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重要意义。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马安平

    她很温柔,1260个条文,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被不再保留。作为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她又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出台,也同时意味着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全部“消亡”。民法典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60个条文,覆盖每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百万条建议,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全国人民对民法典最殷切的期盼。在注定不平凡的2020年,首部民法典终于如约走来。

        社会、经济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前进,它也终于赶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破茧而出,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更是民族复兴之路的法律凝结,她将用前所未有对正义的追求,为我们撑起前所未有的法治支点,这是时代的呼唤!昨天的奇迹不过是明天的必需品,所有惊叹都会成为理所当然,我们相信,这座里程碑最终也将只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法治蓝图的一部分,这是未来的预告!民法典,我们欢迎你的到来!时代为你欢呼!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姚甜元

                                                                                         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合集!让我们一起听听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党员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