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体育助残事业作为教育部第三批“双创”“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党支部(简称“武套支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体育助残”事业的发展,接轨一线“助残”实践,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四有新人具有重要作用。“武套支部”党员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体育助残活动,通过公益宣传、义务教学、帮孤助残,推进体育助残工作的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能力,让学生在服务中得到锻炼,以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有鉴于此,本栏目特推出“听听他们的助残故事”专栏,为学生搭建“体育助残”实践故事的分享与交流平台,让志愿者诉说他们的心声。
武套支部志愿者敖文杰的助残故事: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与正常人一样,残疾人虽然身存缺陷,但也同样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身残志坚,他们依靠坚定的信念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外加多付出正常人数倍的努力,在逐梦之路上奋勇向前。这种不屈服于命运、不放弃生活的精神无时无刻的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敢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始终保持不懈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2013—202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的贺信中明确指出: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健康的思想告诉我们,“2030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是局部的、片面的群体实现,而是覆盖全人群范围的健康追寻。在这个思想的引领下,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武术套路党支部为残疾人群体量身设计创编“坐式太极拳”“太极拉伸”“太极尺”“轮椅健身操”等多项体育精品课程,为促进残疾人身体健康、打消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心理障碍、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增加健康储备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于2021年9月开始,在导师张长念老师的带领下,我参与到由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武套支部联合北京西城区生命阳光党支部开展的体育助残活动中,也有幸成为体育助残的一份子。在近一年的“坐式太极拳”教学中,让我明白了运动是灵活的,更是多变的。运动不应限定于某些天资较好的人群,而更应该关注困难群体。北京西城区残疾人同志在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态度与所表现的热情让我不禁为之动容,残疾人同志每天都会自发的在公园进行“坐式太极拳”练习,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更是感染了他人,吸纳了众多喜欢太极拳运动的朋友加入其中。体育助残实际上是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实现了真正的做中学、学中研的目的,不仅增加了我讲课的经验,更是将其作为一种科研对象进行研究,借此开展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研究。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教己,通过教学的方式能加深自己对于太极拳的理解,更是作为一种推动力促使我们不断前进。同时,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加深了我对社会不同人群的认识,锻炼了我与不同人群交流的能力,激发了我服务社会的热情和信念。
2022年8月11日的全国肢残日的活动,让我近一年的教学成果得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这是残疾人同志对我们的社会服务工作肯定的结果,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我认识到体育助残事业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组成部分。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的重要权利,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助残工作中更加不遗余力的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他们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服务工作、上好每一堂技术教学课,使富含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学术思维的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在助残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传统养生太极拳的现实应用价值。同时,也为我自身的成长提供了无尽的动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