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就是一本思政教育的“活教材”,是一堂思政教育的“公开课”。如何上好思政“战疫”课?疫情下专业课如何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孔祥勇老师应学校团委邀请为上理学子开设的首节“战疫”云团课,分享多年“产学研医”跨界创新的时间经验和心得,梳理应如何在大健康科技行业进行探索、发展,为学生们开设一节特别的思政“战疫”课。
学校积极利用多种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精心组织了不同专业教师开展“战疫”云团课系列特别课程思政。作为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一名常年从事医学信息教学科研的普通老师,孔祥勇老师受邀并主动表示当仁不让、首发出场。听说课程还面向全校及相关平台进行了大力宣传,会有很多人收看,孔祥勇老师因是第一次开展大型直播,难免感觉有些“鸭梨山大”,但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慢慢放松下来,调整状态,很快适应并进入“主播模式”,讲得越来越放松。
在课堂上,孔老师系统讲解知识点,并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知识进行了科普,还启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健康产业,更多了解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并树立为中国卫生健康努力学习的远大目标!本次课程不但有来自全校不同学院的师生,还有医疗和科技行业的很多朋友专程观看,扩大了社会和行业影响力,在线直播间也很热闹。
针对本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点,孔老师进行了一下几点总结:
- 通过现场看本质:针对中国的医疗与健康行业现状,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情况,了解中国人口与医疗特点。尤其是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情况下,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该如何为即将到来的老龄社会做好准备,这不但是为了整个社会也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健康和养老。中国当前现状重医疗,轻视健康管理,很多是出现病情再去就医,既耽误治疗,又花费巨大。而如果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尽早的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将大大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和提高全民健康,让大家了解健康问题涉及全民,全生命周期,市场足够大,等待大家一展抱负!
- 科技助力疫情:从健康码到人口迁移大数据,从远程医疗会诊到在线问医生,互联网+医疗技术大量应用,解决了人们不能当面看病的问题。对防疫期间减少交叉感染,及时了解病情,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康复都有积极作用。科技在医疗的应用普及,进入百姓家庭。在之前这个行业还仅限于我们这些医学信息的研究者、部分医生、医疗科技的行业人士,而现在全民都因疫情了解了互联网医疗模式、技术,并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开展线上防疫,在线健康相关服务。学科技,用科技,深入人心,而在这个过程,同学们也了解了“科技向善”的理念,在课程结尾时,孔老师讲到,科技掌握在人们手里,如何利用,如何用好,是要首先武装我们的思想,走正确的路,要利用科技来做对人有积极价值的事儿,而不是走向歧途。
- 实践出真知:重点分享了这么多年来医学信息工程专业Health IT创新团队取得的一些成绩,主持研发的相关项目。从开发智能医患沟通平台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到智能中医辅助诊断系统发扬传统医学+科技手段促进健康;从在线医学营养咨询平台到云健康管理搭建,无不是师生一起与医院、医生、产业公司医工交叉,跨界合作的结果。同学们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编码、测试、上线,遇到很多困难挑战,但也经历了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明白了产品的价值,技术应用的价值,对人们的意义。激发同学们去踏实学习,努力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行合一”唯有实践,方得真知!
结合“互联网+医疗”的长远发展,孔老师对该课程设计的教学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
- 需求出发:从当下社会和行业需求出发,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与产业,从身边事出发让学生理解科技与健康就在身边。
- 深入行业:梳理行业背景,对医疗产业和科技整体趋势进行介绍,使学生明白今后的学习目标,尽早思考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和自我定位。
- 创新理念培养:创新要从青年学生抓起,通过分析典型互联网+医疗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让学生了解技术如何改变和推动商业变革。
- 发展之路:通过分析,告诉大学生如何学习学,学什么?如何积累?大学期间如何开展学习和科研,怎么做,指明道路。分享了我们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一些工作和经验,实践出真知!
- 真实案例项目锻炼:学习科技应该以解决社会问题、造价值为根本目标,分享了与医院、企业开展医工交叉跨界创新的实践项目、案例和经验,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提升了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