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如何讲好中国乡村故事?上外学子选择这样做!

2021-10-18 10:35:19

语言文字社会实践开在田间地头,会是怎样的场面?上海外国语大学就有这样一支由8名本、硕、博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从今年暑期到9月份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连续10余次走进松江村镇,用青春之笔书写着“推普乡村行”的动人故事。


1 %22语言与未来%22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成员  (从左至右): 杨少婕、易柃江、赵耀、周旭阳、 刘帅、林昱含、黄博洋、朱容池.jpg

“语言与未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成员(从左至右):杨少婕、易柃江、赵耀、周旭阳、 刘帅、林昱含、黄博洋、朱容池


语言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推动国家层面通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普及,是许多国家的基本共识。“语言与未来”团队多年来开展的推普志愿服务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批准的大学生实践项目,以“通语启志、知识惠民”的方式送教下乡,致力于提升农村人口的国家语言文字读写能力,继而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今年,团队在延续传统的同时稳中求新,将推普教学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深度融合,提升宣传集聚效应,让村民们在亲近红色经典中培养爱我中华的真情实感。这项活动得到了松江区语委办、泖港镇、新浜镇的大力支持和村民们的广泛认可,有效为第24届全国“推普周”工作“增色加温”。


2 田埂上的文化活动室——腰泾村“望田书屋”.jpg

田埂上的文化活动室——腰泾村“望田书屋”


场场新,场场精——西索儿的普通话宣讲有质有量

推普实践的前期筹备到最终成行,上外学子坚持走心又走“新”。“我们每到一个村子开展活动,都会和当地语委办、行政主管部门和村委会提前沟通”,实践队队长赵耀解释了整个团队的行动思路与工作理念,“我们经过对实践地的深入了解,充分结合实际需求,探索出了‘党史学习教育+推普’双推进的活动形式。”整个团队用党的实践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学行,是青年党员成长的最佳途径。


3 团队成员在上外西索寓言书店集体备课研讨.jpg

团队成员在上外西索寓言书店集体备课研讨


“学校一直把语言文字志愿服务当作学生个人成长的‘第二课堂’,他们在今年推普活动方案的论证中确实做出了新意”,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华老师讲道,“在保持语言特色、体现思政底色之外,团队主创还特别强调了‘美育+’的理念。这是我们几位指导老师都十分认可的,也是这支团队能始终活跃的生命力所在。”


4 朱容池为村民们讲述松江党史故事.jpg

朱容池为村民们讲述松江党史故事


实践队分别为胡家埭村和腰泾村送上了全新的内容。“我今年已经是第十六次来到这个村子了,这次我分享的是《茸城故事,云间华章》,故事的主角就是松江籍的共产党人”,实践队理论宣讲员朱容池介绍道,“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走进这里的,胡家埭村在党建引领下形成了文明时尚的淳朴乡风,村民们在开发新农村建设模式上颇有心得”。胡家埭村、腰泾村是上海市松江区文明乡村的先进典型,分别以荷花产业与家庭农场而闻名,曾获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的荣誉称号。对这两个文化建设示范村而言,大学生下乡采风调研并不稀奇,但外语高校学子来开展语言文字社会实践却是第一次。


5 团队成员与培育百里荷塘的胡家埭村民们在一起.jpg

团队成员与培育百里荷塘的胡家埭村民们在一起


“外语是我们的专长,但我们深知扎根祖国的重要性,十分注重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统中吸取给养,推普活动的设计都是一村一方案,紧扣乡村振兴的主题,坚持‘小切口、大情怀’,在故事中还原国家战略发展的时代记忆”,团队基于多年社会实践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特地向村民们分享了语言文化助力乡村教育、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的特色模式与创新案例。


6 赵耀在为村民解读语言与乡村振兴的关系.jpg

赵耀在为村民解读语言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新农村’一词在中国并不是新生事物”,赵耀用词源谱系考辨的方式,为腰泾村村民深入浅出地回溯了新中国乡村建设的“共产党智慧”。“‘新农村’在今天的内涵显然与1950年代刚提出时已不尽相同,但它最基础的内涵始终没变,都是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前提”。结合脱贫攻坚战略走向图,赵耀点出了语言文字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价值与使命:“民族想要进步,一定要获得知识并创造知识,语言文字——就是知识传播的载体,也是经济交往的纽带;把这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做好,这也是我们国家语言文字事业一直秉持的初心”。


7 队员们理论学习的案头书: 《党史年志》与《中国共产党如何决策》(英文版).jpg

队员们理论学习的案头书: 《党史年志》与《中国共产党如何决策》(英文版)


“除了讲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你们还把‘两个七年’放在一起讲,我觉得这个内容很新颖”,听罢上外学子讲述毛泽东与习近平两位国家领袖的成长经历,腰泾村退休教师党员俞留云感慨道,“毛主席在井冈山,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都是扎根农村、扎根人民的好故事,你们的总结很不错”。在谈到自己的党员身份时,俞爷爷的眼神无比坚定:“我从入党那天起,就认准一个理儿——认真要求自己。从上个月开始,村里书记请我们几位老同志给村里写村志,我们都对文字内容真实度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和你们讲到的语言文字重要性有着很大关系。”


8 朱容池为村民们介绍领袖们的成长经历.jpg

朱容池为村民们介绍领袖们的成长经历


中国味儿,国际范儿——让党史故事与中国话语“声入人心”

“你们讲的内容,我句句记在脑子里啊!一想我刚到这个村,日子苦的哟,好在后来赶上了有文化的干部,才慢慢把村子搞起来,还不就是你们说的,年轻人认字了的好处吗?”在腰泾村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奶奶包小妹,从上外学子分享的内容中忆苦思甜。“我今年78了,有吃有穿,村里还教唱歌、办诗社,家里孙子读书也不用我操心,这就是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啊!”包奶奶在听众席里频频点头,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以前没有学语言的大学生来村里,大队说今天你们上外学生来活动,我们都觉得很有意思,一大早就到‘望田书屋’这儿,大家伙儿可开心了!”


9 俞留云、包小妹与队员刘帅 正在练习诵读《西江月·井冈山》.jpg

俞留云、包小妹与队员刘帅 正在练习诵读《西江月·井冈山》


“稻花香里说丰年”,包奶奶口中的五十年,正是松江农业振兴的辉煌历程。1956年起,从国家到地方都启动了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在1958年2月成立上海市科学规划办公室,4月确定了一批加强科学技术实践的研究项目。1959年至1960年,上海市成立包括机械、农业、自动化在内的19个专业组,相关成果为《上海市1960—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的成文奠定了重要基础。《纲要》确定的重点之一便是:在1967年前对标国际最先进的水平,建立适应上海市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化发展的特色科技体系。在这个背景下,刚刚划归上海市管辖不久的松江、青浦等7县赶上了技术革命的春天,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了最新的科学成就,革新生产技术,发展并采用新工艺。自此,松江的农业技术大幅改造,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10 腰泾村村民认真倾听上外学子的理论宣讲.jpg

腰泾村村民认真倾听上外学子的理论宣讲


“以前只觉得识字也就是看看书、看看报得了,但是今天听了你们讲的内容,才知道语言文字对经济发展能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新乡村建设70年》微党课结束后,俞爷爷说,“扫盲识字运动是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的,确实从没想过它能影响我们国家的‘四化’建设;我们松江的大米从播种到收割,如今都是完全机械化的,以前是粮少吃不饱,现在是粮多吃不了哎!不认字不读书,哪里有我们村今天的面貌?”


11 赵耀、杨少婕为练习诵读的村民们辨音、纠音.jpg

赵耀、杨少婕为练习诵读的村民们辨音、纠音


“让更多人真正了解中国,我们当代青年责无旁贷,”作为实践队负责媒体宣传的副队长,周旭阳对推普实践的活动传播有着独到见解。“我们上外学子自发组队,不仅积极宣传并解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还广泛鼓励村民们用普通话讲述松江乡村故事。”结合当下国际传播的特点,周旭阳补充道:“在这个全媒体互通互融的国际传播时代,如何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风貌,让松江新农村建设的文明佳话走向更为广阔的经济圈,我们用实际行动探索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据悉,实践队将今年推普实践活动的影像资料制作成了一部专题片,片名就叫《语言与未来》,在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正式上线。“我们这次拍了满满三张内存卡的容量,从理论宣讲到普通话教学,都是我们整个团队珍贵的回忆。”林昱含是团队负责摄影的核心骨干,同时担任了专题片的剪辑工作。“这次能够做出故事性十足的短片实属无心插柳。起初我们只是想用镜头记录下访谈村民的对话场景,当作团队的‘田野笔记’。但实际拍摄的时候,村民们幸福的笑容和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队长的建议和组织下,我们决定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创作成一部微纪录片,这是上外学子对建党百年最真诚的献礼。


“我们这部片子分上下两集:《在希望的田野上》和《荷塘词话》,全片是普通话发音,配有中英双语字幕”,在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的工作室里,几台电脑前攒动着队员们后期制作的身影。“我们的队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中外文应用能力,还有着精湛的新闻业务素养。此次我们以中国语言国情与新农村建设为故事线索,精心撰写并译校了双语脚本。希望这部影片不仅能传达感动与温馨,还能用外国人理解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儿展现出来。这是我们青年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的机遇,也是我们作为‘国家队’语言高校学子的本能。”赵耀如是说。


12上外执(参)编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语言与国家》已陈列于腰泾村党建读物书架上 .jpg

上外执(参)编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语言与国家》已陈列于腰泾村党建读物书架上


多年来,上外立足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多语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并服务地方需求,依托“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平台特色,积极选拔优秀学子到语言文字社会服务的第一线进行志愿者工作。此次“语言与未来”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不仅是上外坚持“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人才培养定位的集中体现,也是彰显西索学子“守初心、担使命、显特色”实践品格的典范代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一支志愿者队伍,从今年暑期到9月份,连续10余次走进松江村镇,用青春之笔书写着“推普乡村行”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