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英华学术社团育人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21-01-16 17:10:47

为更好实现“三全”育人,学院多角度、全方位搭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平台和渠道,努力把握学生发展需求,优化资源供给,创新育人途径。近年来,学院陆续创办英华辩论队、英华诗苑、英华演讲社、英华写作工作坊、英华口译社、英华笔译社六个学术类社团,成为学院育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对各社团的剪影报道,管窥一豹,展现学院近年来人文教改的系列成果。



一、人文化教育改革:学术社团的成立初衷

自2010年起,上外英语学院创新性地将英语专业回归其人文科学属性,以人文化的教学为改革与发展的理念,提出“英语专业不是学英语的专业,而是通过英语来学习人文社科知识,培养人文领域专业人才”的理念,除了在教学课堂上巩固学生们的语言技能基础,提升教师的语言教学技能,又注重扩大学生人文视野,健全人文知识结构,培养人文情怀和素养。“人文化”理念的提出,成为六大社团成立的初衷。

英华诗苑现任指导教师唐一辰老师告诉我们,英华诗苑成立之初的指导教师周朝刚老师提出了“一首好诗,一天开心”(One good poem; a nice day today.)的宗旨,之后,诗苑秉持这一宗旨,让同学们在吟诗、品诗、写诗中享受诗歌之美,也在诗的海洋中品味人生的美妙,与诗为伴,享受诗歌带来的快乐。

英华演讲社的现任负责人之一黄泓智同学说,演讲社以提高自身境界与能力为设立初心,希望同学在作为“人”的这个层面上有更好的完善与提高,通过演讲培养终身受益的素质与能力。以演讲会友,以演讲成人,演讲只是形式,而“人”才是社团追求的内在,也正如演讲社最初创办人熊子卿同学提出演讲社的名称即为“SISUENlightenment”,启迪、逐梦,弘扬人文之光,饱含浓厚的人文寓意。

英华笔译社指导教师杨祎辰老师曾在校新闻网做译审,她在审稿过程中发现来稿译文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校级新闻平台的要求。这让她意识到翻译专业的同学在做课外实践时,需要有更系统的引导,于是她想到组织学生以一种团队化的形式来承接部分校新闻网的英译工作,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让他们得到专业的翻译实践培训,也能够满足学校多语种网站建设的需要。她的这一设想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英华笔译社”应运而生。



二、人文化实践探索:各大社团的活动形式

各学术社团在活动形式上多种多样,同时紧密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契合人文化教改“语言技能人文化,人文课程技能化”的要求。

英华写作工作坊每个月会举行固定的写作活动、peer review以及讲座等。每次写作活动上,指导教师通过指定主题,让社员进行现场创作并相互进行peer review,之后再由指导教师进行反馈修改。



“数字写作研究与服务中心”(前身为写作工作坊)

举办第一次讲座(现任指导教师徐海铭教授主持)



英华口译社的日常培训没有教材,通常由指导教师为社员提供素材,并带领大家集体训练。除了指导教师赵璧、汤敏之外,万宏瑜、虞文婷、陈瑜、董冀卿等口译方向的老师也都积极参与到社团的日常培训之中。培训方法一般分两种,日常培训是小组常规练习,由一位老师带3-4个学生,每周练习一次,每次90分钟;而若有大型比赛,则在赛前针对比赛题型(无/有笔记复述)和主题进行选材训练。



英华口译社日常培训



在英华笔译社的校新闻英译实践中,社团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实现社员共同进步的同时,也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先由社员初译,之后由老社员初审,再由指导老师修订终审,社团成员之间、社员与指导教师都各有一次切磋译文的机会。



英华演讲社活动



英华演讲社会在每周一周二晚上集合社团成员举办活动,每人每周都会轮流进行一次即兴演讲,而演讲题目会在演讲前15分钟发放。社员完成演讲后,社长和台下同学都会对演讲内容、语音和发音、演讲者姿态等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社长也会专门讲述演讲方面的知识,例如关于如何妥帖使用事例,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勾勒演讲思路,如何写演讲的开头和结尾等。比赛前,指导老师还会为参赛同学进行赛前辅导和针对性训练,为同学们量身定制更为适合的计划。



英华诗苑活动



英华诗苑的形式则更加灵活多变,它的成员是每一位读者,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喜爱的朗诵、赏析、诗作等向诗苑投稿,与大家分享美的历程。此外,诗苑会根据固定成员的日程安排,不定期举办读诗、分享等活动。



英华辩论队日常训练合影



英华辩论队的成员们以院级的辩论赛为核心进行日常的训练实践。每年会有两次院级比赛,大家在正式比赛前一周(甚至更早)会进入积极备赛的状态,比如几乎每晚都会在教室进行讨论,整理思路,查找数据,确立战场与攻防,整合稿子等。在正式比赛前,社长会和其他院队的领队约定模拟辩论时间,给队内辩手更多体验辩论的机会,既能收获辩题思路,又能提升辩论技巧。正式比赛后,还会进行赛后复盘,队内学姐会将比赛的录音逐句分析,找出思路与操作上的问题,在反思中带领辩手们成长。比赛也会让大家注意到很多个人问题,如比赛状态中,口语表达不够顺畅、清晰,心理压力过大等,有磨练才会有提升。

形式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机会和展现自己的平台,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进一步激发兴趣开动脑筋,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稳步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也让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人文之美。



三、人文教育深化发展:拓展第二、三课堂实践平台


英华写作工作坊举办创意写作活动

(右一为前任指导教师师李梅老师)



除了常规活动与训练之外,各社团还积极组织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成员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展知识面、提升综合水平。英华写作工作坊在指导老师李梅、徐海铭等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创意写作实践,有时候还会举办一些学术写作的讲座,比如邀请外教讲授“中式英语之鉴”,得到社员热烈好评。此外,工作坊定期举办创意写作活动,鼓励每位社员书写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能锻炼成员们的写作能力,也能提升自身思维的活跃性,以写作为载体,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有助于更多更好的点子迸发出来。

英华笔译社成员赴G60科创走廊实地考察

(右二为指导教师杨祎辰老师)



英华笔译社的指导教师杨祎辰老师则时常邀请具有资深翻译和审稿背景的校内外人士与社员们分享经验和心得,介绍行业前景,分享现实案例,让成员们了解更多相关领域中的新鲜知识,获得更多有用的参考。社团还会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曾赴G60科创走廊、上海电影博物馆、杭州丝绸博物馆、茶叶博物馆等地进行采写,成稿也发布在了校新闻网上。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拓宽同学们的视野,让大家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英华笔译社成员赴上海电影博物馆实地考察



每年,英华演讲社都会根据社员感兴趣或负责人认为大家有必要学习的内容,去联系研究这方面的老师,邀请他们举办学术沙龙,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就特定的话题或著名演讲稿进行分析和解读。在参赛时,指导老师陪同参赛,同时,社团内部也会提供观赛名额,社员有机会旁听观摩,当天比赛结束后,大家积极讨论演讲比赛内容。这样,不仅是参赛社员,其他观赛社员也可以深度参与到比赛中,并且还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提供一些新鲜的思路与想法。

此外,英华演讲社、英华诗苑两个社团和英华口译社、英华笔译社两个社团联合承办的两次校级“多语文化带英语角”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同学们在第一次活动中的英语百科问答、英文诗歌配对、即兴三行诗中尽享英语诗韵之美,体悟英美文化之渊源,感受英语演讲之雄辩;第二次活动则让同学们体验到翻译之美,片名大作战、情诗互译、趣味翻译赛、英文电影片段翻译等形式让同学们近距离体验口笔译的乐趣。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社团成员们承办活动的能力,还进一步打造英语学院活动品牌,向全校展现了英语学院的风采和深厚人文底蕴。



“多语文化带英语角”活动




四、人文化教育成果:育人成果卓有成效

各个社团在有序的运作中,也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成立至今的一年半里,英华笔译社社员通过学校的新闻英译实践有了不小的成长,有的还成为了颇有经验的译审。

英华口译社的社员们近年来参加了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中华口译大赛两项高水平大赛,分别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大区二等奖等好成绩。同学们通过参加这些比赛圆了自己的口译梦,也收获了友谊。



口译社成员吴斯琪同学(左二)参加中华口译大赛获全国三等奖



在指导教师王欣、孙珊珊、顾秋蓓、孙璐等老师的指导带领下,英华演讲社通过相互帮助的训练方式提升了社员们站在舞台上表达自己的能力,更是促进大家共同进步,营造了学习成长的良好氛围。近年来,社员们参加了世界公共演讲比赛、“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含金量高的全国性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熊子卿同学获得第23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季军、2018年世界公共演讲比赛全球7强




熊歆同学获得第24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总决赛获全国一等奖


田珂源、戴润知和郑凡源三位同学获得第五届“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一等奖。

(右一为指导教师孙珊珊老师、左一为孙璐老师)




英华诗苑成立三周年合影


在指导教师李秀秀等老师的带领下,英华辩论队在2020年的新生赛“扬帆杯”和去年的“立言杯”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拿下了两座亚军奖杯。每一次辩论都是对陌生或熟悉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社员们的认知边界得到拓宽,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赛场上的头脑风暴与语言输出又能提高大家的口才与信息处理能力。


英华辩论队参加“扬帆杯”合影


各大社团的社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获得了奖项与荣誉,更在与伙伴们的交流合作中逐渐提升自我。而作为集体,各大学术社团也在一次次活动中与成员们一同成长,并且在学院和学校慢慢提高了影响力,吸引更多有志于学术、胸怀梦想的学生投身于社团的建设当中来。以学院为支撑,社团培养了诸多有理想有信念的成员,而这些成长起来的社团成员反过来也会为社团以及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良性循环也有助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学院的其他团体性工作提供了成功的育人经验。

英语学院以“人文化改革”为出发点,以人文化教育为核心理念,全面支持六大学术性社团的成立成长发展。每个学术社团由专业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不断创新工作与学习方式方法,拓展发展途径,运用青年大学生喜爱的话语和活动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定期举行培训、开展活动,以及鼓励拔尖学生参加高规格专业赛事等途径,实现第一课堂向第二、第三课堂延伸,给予学生全方面的学术滋养,为英语专业高端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补充。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近年来,学院陆续创办英华辩论队、英华诗苑、英华演讲社、英华写作工作坊、英华口译社、英华笔译社六个学术类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