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 x 英华青年说 | 茅丽瑛:七月流火 无悔抉择

发布时间:2021-06-08 16:40:28

编者按:时值建党百年,为实现党建联动区域化、促进党史教育机制化,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举办签约共建仪式,开展建党百年专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学思践悟中传颂先辈故事、坚定理想信念。上外英院龙陵青年志愿服务队从译介角度进行实践,讲演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积极推广文化译介新理念,助力红色文化“走出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先烈的身影在历史中永远定格,而他们的故事将流传千古。铭记而后传承,英华青年英译英烈事迹,缅怀党的先驱,愿做讲述红色故事的“说书人”。



茅丽瑛(1910-1939),浙江杭州人。1931年进入上海海关工作。工作之余,她努力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接受进步思想,参加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会和江海关地下党组织的“东文社”,成为积极分子,开启了属于她的革命之路。


茅丽瑛像及挽词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海关地下党支部以“东文社” 骨干为基础,迅速成立“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茅丽瑛担任慰劳组负责人。她终日奔走,为了募捐,几乎跑遍了江海关每一个部门。她言辞恳切,“我们在悲愤中忍受了六年,这一次我们不能再退让了。抗日烽火已经燃起,战士们在火线上与敌人浴血奋战,我们也理应作贡献。在国家危难的当口,我们要勤俭,以物力支援抗战。”


茅丽瑛在海关工作时的合照


11月,日军占领上海。上海的两块租界处于日军占领区的四面包围之中,人们称之为“孤岛”。此时,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已不再适应需求,成员反复商议,决定组织“江海关同人救亡长征团”,到广州等地海关去宣传抗日。是留下照顾年迈的母亲,还是丢掉“金饭碗”,奔赴内地?矛盾之中,茅丽瑛仍选择抗日救国的道路,她说:“我母亲的哭声几乎动摇了我的决心,但我想到侵略者加于我们祖国、我们人民的损害与屠杀,我又坚定了下来。”

1938年5月,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正式成立,为“孤岛”斗争服务,重返上海的茅丽瑛被推选为负责人。该年初夏,茅丽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经全体“职妇”会员选举,当选为“职妇”俱乐部主席,兼任“职妇”支部委员,分管党团工作。


《职妇》一周年特刊


1939年, “职妇”俱乐部按党组织指示,筹备慈善义卖会,以支援前线抗战的新四军,并为难民募集救济金。从筹备到正式义卖,波折不断,茅丽瑛彻底暴露在敌人的视线里。党组织要求她立即隐蔽,待机转移。“除了革命工作,我生命中没有更可留恋的东西”,茅丽瑛提出要先把“职妇”积极分子工作做好,巩固群众的情绪后再离开。然而,敌人早已做好埋伏,伺机而动。

12月15日,茅丽瑛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组织,时年29岁。弥留之际,她留下遗言:“吩咐一切的人别为我悲伤!我死,没有什么关系,我是时刻准备着牺牲的,希望大家要继续地努力,加倍地努力!”


茅丽瑛遗墨


风华正茂之时,她永远地离开了。在她之前,在她之后,革命志士们倒在奔赴救国的道路上,他们时刻准备着牺牲。

饮水思源,今日的安定与繁荣,是无数先烈的奔走与牺牲换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是最好的致敬。谨以此篇,缅怀先烈,讴歌英雄之魂。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茅丽瑛:七月流火 无悔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