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英语学院创办英华“博观”学术沙龙,旨在加强本硕博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联动,丰富松江校区学术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前沿学术动态,拓宽学术视野,致力于建立和形成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为主体的学生"学术共同体"。
"博观"二字取自苏轼杂文《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东坡先生以种庄稼比喻治学之道,意为广泛地阅览而扼要地选取,要有丰富的积累而又审慎地运用知识。学院创办初衷旨在突出沙龙开放、多元的特点。同时,"博观"双关"博士生观察"、"博士生观点"等寓意,沙龙也日渐成为学院博士生学术成长的记录载体。
英华博观沙龙首期合影
“博观”学术沙龙每周固定时间、地点,以举行长期稳定的主题学术讨论为依托,由博士生自主申报议题成为主持人,以人文社科研究领域话题为焦点,进行自由开放的交流、分享、讨论。
博观沙龙记录
议题丰富、视野广博
沙龙至今已经讨论过13个议题,内容涵盖文学、语言学、外语教学、翻译研究、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分支。
其中,第一期“重读鲁迅:《文化偏至论》及其文化史观”,适逢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回顾了鲁迅先生1907年对于西方文化的思考以及其独特的民主观;第二期“东北地区人群与语言文化”,分享人凭借独特的个人背景得以从专业角度厘清“东北地区”的划分及特点,普及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
“生态给养转化研究” 、“运动事件类型学之争” 、“文化差异与心理”等主题,则分别介绍了外语教学研究、对比语言学研究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三个重要细分前沿问题;
“实词搭配的量化研究”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两期沙龙分别介绍了语料库和语言测试研究方法的独特价值;
而“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与本周即将进行的第十四期“当代苏格兰戏剧概况”则为沙龙带来了更多丰富的、新鲜的研究议题。
沙龙每一期以一个议题、话题、问题、辩题等为引,激发大家的兴趣和交流。这一个个题目就是帮助我们渡过学术大江大河的一支支芦苇,促使我们深入爬梳一个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
开放多元、不破不立
沙龙走过四个月,吸引了来自本、硕、博不同层次的50余位同学、累计191人次学生,参与者涵盖英语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俄欧亚学院、文学研究院、语料库研究院等不同学院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
在这里,主持人既是主讲人,也是答辩人,要做好随时应对提问的准备,但也有机会得到来自相近学科研究者的反馈和批判,促进研究者进一步思考该话题和调整研究方法等。
在这里,参与者有机会听到某一细分研究领域内非常前沿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了解彼此的学术动态,拓宽学术视野,获得启发与灵感,实现祛魅与存真。
在这里,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表达,彼此带着不饰雕琢、不加遮掩的真诚,不怕问出“蠢问题”,也不怕显露“无知”,充分践行了博观沙龙的初衷——打破专业壁垒和刻板印象,打破“心照不宣”而直面问题,打破“一叶障目”而领略整棵大树。“博观”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多元、砥砺相伴的学术共同体,使同学们感受到学术路上时时有同路人。
博观沙龙记录
"博观"参与者的话
我们的研究应该扎根于社会现实。而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若要丰满、立体、深刻,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便是极好的机会。在"博观",我们共同呈现并审视我们的世界。
——英语学院2020级博士 李佐腾 外语教学与实践方向
沙龙主题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着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子,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情谊在这里生发成长。13期沙龙参与下来,收获满满,感谢沙龙组织者的用心和坚持,感谢学术分享者的耐心和无私,愿沙龙越办越好,真正实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英语学院2020级博士 张瑞 英美文学方向
跟随博观沙龙走过了一学期,最大的收获在于对同窗师友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意识到学科内部壁垒逐渐明显的当今,博观沙龙为同学们带来了破壁的工具。在跨学科研究成为一种趋势的当今,博观沙龙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祝福博观沙龙,愿它茁壮成长,蓬勃向上。
——英语学院2020级博士 任娜 叙事学方向
沙龙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让沙龙的每位同学在享受美妙诗歌的同时,畅谈个人看法和观点,西索校园多语种多文化的特点在沙龙现场得到了生动体现。
——俄欧亚学院2020级博士 骆雨晴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一个学期的实践,博观沙龙逐步成长起来且风格鲜明:大家围绕圆桌侃侃而谈,积极打破专业壁垒,了解未知领域;深入分析研究弱点,提问一针见血;不乏精彩评论和热情分享。期待下学期能在主题模块设计、讨论形式、专业深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带给大家一个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博观"沙龙。
——英语学院2020级博士 张淑华 对比语言学方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