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的英华学子:
在博士阶段里做了些什么?
有什么话想对师长和朋友说?
对于学弟学妹们,他们有怎样的祝福?
有人@你,请查收学长学姐成长秘籍(博士篇)
钱家骏
眼动追踪 / 译后编辑 / 翻译过程研究 / 国际学术交流
钱家骏于2021年6月在武汉理工大学参加第七届翻译认知研究国际研讨会
教学相长,教研结合
在英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钱家骏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在导师的推荐下,参与了学院《翻译与技术》课程助教工作,承担 “机器翻译质量评估”“译后编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前沿模块的教辅任务。他牢记导师教诲,积极锻炼教学能力,为毕业之后进入高校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他还尽可能把自己的博士课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利用各种平台与学弟学妹分享国际最前沿的译后编辑过程的研究发现,鼓励大家自主探索翻译技术工具的优缺点,理性看待翻译技术对翻译过程和翻译质量的影响。
学贯中外,紧跟前沿
作为学校第一位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翻译过程研究的博士生,钱家骏积极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国际学术交流。2018年他赴澳门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暑期高级研修班,获得了国际知名学者Michael Carl教授的认可,并成为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翻译与翻译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心成员(CRITT)。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他积极与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研讨,例如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Stefan Th. Gries教授、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Ricardo Muñoz Martín教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Lucas Nunes Vieira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吴诗玉教授等都与他有丰富的交流互动。他还于2021年担任ESCI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的匿名评审,为推动国际翻译学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外国语》《外语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外语类CSSCI刊物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
团队合作,同辈互助
钱家骏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导师主持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提高了自身文献梳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能力。他积极参与博士生交流群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证研究经验和国际前沿/经典文献,定期推送分享内容,帮助低年级博士生少走弯路、顺利成长。他也是“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的学生负责人,他筹划学术活动,并积极与国内外学者探讨最新科研进展,发展了良好的学术伙伴关系,与英华教师、博士生们一道推动了“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毕业季,Ta说:
“很多人说,‘生活不仅仅是学术’。确实,任何两个构念都不可能完全相等同。但我依然认为,只要找到心中所爱,就值得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于我而言,生活中有学术,学术中更有生活的影子。毕业之际,感谢上外,感谢英院,让我结识了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上外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让我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开展学术研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英院的人文关怀,让我可以用有梦想、信念和爱来面对今后的人生。”
毕业寄语
不畏浮云遮望眼,
要做有温度和深度的科学研究!
徐铫伟
数字人文 / 创业创新 / 社会服务 / 教书育人
梦圆上外,不负韶华
译道求索,知行合一
怀揣学术梦想,工作多年后圆梦上外,徐铫伟开启了读博之旅,受教于英华诸位名师,勤思好学、紧跟前沿、深耕专业。他敢于挑战前沿课题,基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他开发了数字人文智能分析平台,助力更多人的教学、科研和学习。他还受邀在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SISU数字学术中心学术沙龙、上外云端研学共同体云端讲坛上分享翻译技术和数字人文的相关研究成果。读博期间,他尤其重视理论和实践之结合,凭借专业所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主创业探索翻译实践之道。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疫情期间,他利用所学所长为上海某高校提供应急语言本地化翻译服务,使得国际留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在英文网站了解疫情,上报自己身体状况等。同时,他还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球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专业翻译服务。
实践悟道、教书育人
读博期间,他为上外金贸学院学生讲授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利用AI翻译教学平台因材施教,充分将思政内容,翻译和语料库技术,行业知识,职场经验融入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项目,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翻译大赛,并有多人获得一、二等奖,其本人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毕业季,Ta说:
“读博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寒窗苦读即止,却觉恍若隔日,韶华难追,且行且珍惜。幸得恩师悉心教导,师友亲朋鼎力相助,方能圆满毕业。众人助吾之情,岂容忘哉?心怀感恩,不负众望,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毕业寄语
立志须趁早,人生不设限。
郝慧敏
《妇女权益保障法》立法调研 / 联合培养博士 / 优秀学生 / 班长 / 博士学业奖学金
蜕于英华,培养专业人文情怀
博士期间,郝慧敏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借助英语学院、犹太研究所多个发展平台,她积极参加犹太国际研讨会、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等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全国人大、全国妇联《妇女权益保障法》立法调研座谈会中,她作为博士生代表,为修法工作建言献策,为女性发声。经过艺术、文学的理论熏陶与实践锻炼,她肩负着世界大变局中青年人的时代使命,朝气充沛,茁壮成长。
异国求学,再遇中国百年大师
受国家留基委“联合培养博士”项目资助,她于2019-202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在那里,她与百年前的中国大师们跨时空相遇。泛舟琵琶湖,重读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见证白话文运动从海外推向国内的历史序幕。漫步尤里斯图书馆长廊,在胡适等人捐赠的中国古籍中,再温民国俊彦对社会改良与文化变革的“中国梦”。在情人坡,也会沉醉于谢冰心与吴文藻、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美好爱情故事。绮色佳城,瀑溪湍艳,落日无双。她聆听着时代匠人的教诲,在求知、求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毕业季,Ta说:
“何其有幸,在英院度过了自己的博士生涯。这里有我钦佩敬爱的师长,有我倾心相交的朋友,他们犹如沧海舟、雪中炭、大漠泉,在我学术旅途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此刻,我怀着感恩的心,向挚爱的母校告别,向自己的学生时代告别。梅雨细,晓风微,西索对我的养育,情意绵绵,润物无声;桂花香,玉兰娇,我对母校的感念,情真烈烈,热切赤诚。即将远行的游子,祝愿师弟师妹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祝福英院桃李芬芳,再谱华章。”
毕业寄语
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朝着梦想,砥砺前行。
人生路漫,扬帆在即
英华学子最终到了离开校园的一天
但他们将带着“英华精神”
活跃在不同的舞台上
愿英华学子们前行的道路
繁花似锦,圆满光明
让我们期待
明天的英院与英华学子们都会更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