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第二届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文学何为”,二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五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线上线下的学术盛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陈众议教授,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李维屏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中致辞。查明建教授表示,此次会议议题意在倡导我们文学研究者立足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思考应有的文化使命担当,推动更多的人明白“何以为人”,在人工智能和所谓的“后人类时代”阐扬文学的意义,让人文照亮科技的未来。陈众议教授认为,“文学何为”是对自己、对学科现状以及对未来、对世界的诘问,通过文学能够让本是散沙的社会团结凝聚在一起。李维屏教授提出,当下讨论“文学何为”的议题,体现了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与其他学科关联性的增强,交叉融合、互相借鉴的学术模式越来越清晰,在科技时代,文学的重要力量亟待进一步阐释和发扬。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主持此次论坛开幕式。
本届论坛共邀请17位嘉宾做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陈众议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文学何为?”是对“我们何为?”的一种发问,在ChatGPT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文学的作用不可忽视,文学作为流传千古的经典永远是鲜活的,而文学学科也是可以与其他学科叠加发展的学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聂珍钊教授的主旨发言以文学理论的危机与科学转向为题,从文学已死的理论命题出发,讨论理论与思潮的关系,强调文学理论的科学转向与重构的必要性。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教授以“现代化”与文学使命为题,从文化与人文角度揭示西方式现代化导致人性异化的悖谬。反观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的文学担负起特殊使命,从人文维度呵护人的精神-心灵,促进人的思想与精神的现代化。上海外国语大学丁尔苏教授以文学作为大学学科的英文研究的视角出发,讨论了什么是英文研究和为什么要进行英文研究这两个问题,旨在说明“英文研究”的人文教育特征。美国纽约大学张旭东教授以中西文学文化比较方法论刍议为题,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下比较分析方法论可以从主题学、统一场、特殊与普遍的辩证法等五个方面发展为更为复杂、更具哲学意义和政治张力的综合理念。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谢明教授的主旨发言讨论了认知结构与认知范式两个概念之间的互动效应,试图为当代人文学科的研究阐发出一些方法论方面的启示。
(左右滑动以查看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以美国“自由精神”的本质是“拓殖精神”为例,阐释了美国文学“自由精神”的本质特征与发展流变的内在逻辑为核心内容,兼论文学何为。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以“Literacy and Cultural Theory in the Post-theoretical Era”为题,讨论后理论时代下文学理论研究应何去何从,以及中国的文学理论家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复旦大学Sandro Jung教授以《鲁滨逊漂流记》荷兰语译本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该译本中的iconic interpretation。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分享了题为“作为科学和文化使者的外国文学”的发言,认为外国文学不仅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艺术,更是一门重要的文学科学,主张外国文学学科应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在世界文化之间搭建桥梁,为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南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王立新教授从“西奈叙事”看中西文学与文化观念,通过对这一叙事特征、特别是以“十诫”为代表的希伯来律法和《论语·卫灵公》孔子之言中的比较分析,揭示了犹太—基督教和儒家思想视阈下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相异性。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分享了题为“数字人文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发言,提出数字人文是新的方法论、实践论和认识论的三个观点,以此促进双语、多语研究。
(左右滑动以查看更多)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以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抗日战争叙事为例,基于对燕卜荪诗歌中的意象分析、阐释和玄学比喻,指出燕卜荪对当时时局的思考,对帝国主义的反抗。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的功用”作主旨发言,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仍然可以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即审美、社会和思想功能。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以“流散诗学与世界文学新版图的构建”为题作主旨发言,以非洲文学为例对流散文学的定义及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并对流散理念和类型重新划分,重新理解和界定世界文学概念,进而实现真正的文明互鉴。东华大学的杨林贵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莎士比亚幽灵诗学与文学本体论”为题作主旨发言,从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探讨了作者自身的文学虚构和文学批评家对虚构世界的分析两种话语之间的关系。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主旨发言的主题为“利玛窦的跨文化札记式写作”,指出跨文化札记式写作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解释利玛窦成功的原因,《交友论》为了传教目的采取适应策略,客观上促进了中欧文化交流。
(左右滑动以查看更多)
论坛中,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郑体武教授、武汉大学李圣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腊宝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光林教授、南京大学何宁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孙胜忠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岚教授分别对主旨嘉宾的发言做了精炼、深入的点评。
(左右滑动以查看更多)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和龙教授为本次会议闭幕式致辞。张和龙指出,本次会议是一场国内外专家云集、高规格的学术盛会,会议的十七场主旨演讲具有密集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彰显了专家学者对文学何为、文学经典何为、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何为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全球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外国文学界、比较文学界的学术睿智,会议具有前沿性、时代性、国际性和跨文化性,必将对学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下一届会议主办方武汉大学的李圣杰教授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了真诚的祝贺,并热情邀请与会专家学者明年相聚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陈琦教授主持闭幕式。
本次会议于16日举办了两场预热讲座,主讲分别为美国纽约大学张旭东教授,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弥尔顿学会前主席、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国际顾问John Rumrich教授。张旭东教授以“中国新文学的世界文学起源:从鲁迅的杂文自觉和翻译写作看”为题,在新文学起源的历史脉络里分析鲁迅写作实践,同时从鲁迅文学风格发展看新文学起源的内在律动,分析如何从文学原理和文学史批判层面探索鲁迅阐释的新空间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政治的新概念。John Rumrich教授带来了题为“弥尔顿史诗<失乐园>与火药情节/阴谋”的讲座,简要梳理了火药在中国发明而后传到西方的历史,探讨《失乐园》里撒旦运用火药这一看似随意的武器去毁灭人类这一语境下,着重分析了史诗的关键诗句。两场讲座分别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主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