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 | 第三十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开展

发布时间:2024-02-01 11:50:34

1月19日下午,第三十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在Microsoft Teams线上平台开展,二十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期云端沙龙。本期沙龙主讲人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翻译研究所的雷璇博士,她为参会师生带来了题为“科学与科普语篇的功能文体学关系——以霍金有关‘黑洞’的两个文本为例”的汇报。

640 (1).png


雷璇博士首先对科学与科普语篇分别予以界定,指出科普语篇对科学知识传播所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她认为,根据布拉格学派翻译理论家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kobson)的翻译三分法,本研究进行的科学与科普语篇的对比分析属于语内翻译研究的范畴。接着,雷博士简要介绍了研究选取的对比分析语料——霍金围绕光受重力影响产生折射这一话题写作的科学语篇“视界线”与科普语篇“时间的形状”,并说明了所选语料的典型性、辐射性和可分析性。最后,她总结道,科普语篇并非对科学术语的转写、简化或通俗化处理,相反地,科普语篇作者在重构语篇时打破了科学语篇环环相扣的推理链条,将科学语篇建构的意义重新构建为大众读者能够识解的经验,如果说科学语篇是对科学探索过程的重构,那么科普语篇则是对重构的重构。在互动交流环节,雷博士进一步介绍了自己考证科学术语、保证其可信度的方式与方法,她还表示未来研究不仅可关注科普语篇对科学语篇的意义重构(语内翻译研究),还可关注汉译科普语篇对源语科普语篇的意义重构(语际翻译研究),通过延伸意义重构的层次,创造更大的研究价值。


主讲人介绍

640.png

雷璇,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普话语与翻译研究、功能语篇分析。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中美富布赖特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主持省部级项目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项目各1项,参与国社科重大项目2项。


下期预告

“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是英语学院在地国际化的成功尝试,至今已顺利举办三十期。第三十一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将于3月15日举办,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乔媛博士将为大家带来题为“余华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的汇报,敬请期待!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第三十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