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扎根秦巴科技聚力 推动中药材产业富民强县

发布时间:2020-10-13 11:26:13

秦巴山区是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脱贫致富,是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更是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理工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学校重大政治任务。依托生物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和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充分发挥“以秦巴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为特色的理科学科群”的学科优势,在科技与教育服务、秦巴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中药材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富民强县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是革命老区,境内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是当前全省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县。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县内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核心县、陕西省深度贫困县。

全县面积343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231米,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湿润区,大陆性较强,气温年差较大,孕育了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全县药用植物达1000多个品种,载入《中国药典》的中药材有236种,人工种植的有30个品种,素有“天然中药库”之称,全县4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中药材,是该县第一产业、特色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全县交通条件恶劣、技术人才缺乏,中药材产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较低、脱贫攻坚难度大。

2016年以来,学校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双百工程”部署要求,立足镇巴县资源特点,组建专门科技团队,充分发挥我校学科和人才优势,躬身入局,大力培育镇巴中药材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博士驻村、技术帮扶、提质增效的产业助力扶贫之路。

学校组织科技扶贫团队,选派科技副镇长,常年驻点开展中药材技术攻关和农户脱贫攻坚。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质量标准,为中药材产业设定发展路径和规范化标准。开展大黄等中药材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产地初加工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等系列工作。

通过中药材平台建设、典型示范基地、技能培训及成果推广应用,推动镇巴县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中药材品质不断改良,加工技术不断规范,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目前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镇巴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支柱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二、实施进展

经过5年努力,新建中药材种子资源苗圃120亩,引进良种3个,设施化扩繁种苗2500万株。建立省级“秦巴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中药材)试验示范站”、省级中药材农业科技园区各1个。新建国家级星创天地孵化基地1个,孵化科技型企业3个,协助23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完成中药材产地加工项目落地。镇巴大黄、镇巴天麻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行林—药、农作物—中药材种植新模式4套,高产栽培技术6项。开展技术培训16次,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2900余人次。

三、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科学调研,顶层设计,谋划产业长远发展

学校成立镇巴县中药材科技服务团后,第一时间到省内外校企合作基地调研。深入考察镇巴县中药材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调研和座谈研讨,对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基础、优势品种、市场销售、品牌建设以及产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有了全面、准确认识。

立足《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要求,积极加强与镇巴县政府、科学技术局、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合作,制定发布《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镇巴县“十三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及扶贫规划(2017-2021年)》《镇巴县中药材精深加工及物流园区规划方案》,一系列规划的制定为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产业振兴和富民强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发挥生态优势,打绿色牌,创新产业扶贫路径

积极发掘中药材资源,陆续发现红豆杉大型野生群落分布,发现“巴山山兰”新种,经《人民日报》和《植物研究》等权威报刊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帮助镇巴县开展中药材资源抽样调查300余份,完成检测工作,摸清资源和品质家底,确定镇巴以“高品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为特色和优势的发展思路。

积极推动品牌战略,制定了《镇巴大黄、天麻品牌建设方案》,协助镇巴县完成“镇巴大黄”“镇巴天麻”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面提升镇巴县大黄、天麻两个优势中药材品种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镇巴中药材产业实现了由“零散乱”到有重点、有品牌的产业新发展路径。

(三)创新“产业专家+科技副镇长”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学校组织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个学院结对帮扶镇巴县,安排11名专家以镇巴县科技进步中心和中药产业办公室为依托支持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安排曾海涛博士和刘智峰博士2名院级后备干部到镇巴县杨家河镇、小洋镇挂职科技副镇长,具体负责校企资源对接、种植基地等项目的科技服务。

实施陕西省县域经济重大研究项目“镇巴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及其跟踪研究”,及时将县、镇两级产业数据和扶贫经验汇总、推广。

(四)科技支撑,产教融合,助力产业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提升和创新校县合作机制,共建产业研究平台,加大技术转移落地,强化技能培训,大力探索新途径,助力产业扶贫。

1. 夯实中药材种源保育和良种育苗关键环节。建立大黄、天麻、重楼、黄精种质资源圃120亩,利用组织培养新技术实现种源保藏1.5万份。开展了大黄种子采收技术、萌发技术、育种技术体系研究,通过设施化育苗保证了全县大黄种植种苗质量稳定。开展天麻“两菌”的纯化复壮工作,建立标准化菌种繁育规程,建设育种工厂一座。

2. 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示范。开展中药材病虫草综合防治示范,实行轮作制、深耕晒垡、太阳能杀虫灯等综合技术控制有害生物。大黄侧芽打顶技术推广提高了药材产量10%以上,黄精病虫害防治中有效解决了鼠害的问题。推广杜仲+黄精,玉米+大黄,大黄+淫羊藿的轮作、套种模式,克服连作障碍,增加农户经济效益。

3. 制定中药材产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实施“镇巴黄精产品质量标准”“镇巴重楼产品质量标准”等7个科研攻关项目,完成大黄、天麻等中药材品种种质资源保藏、规范化育苗、规范化栽培、规范化采收初加工等技术报告15份,申请专利6件。完成了包括4个大品种,6个单行材料,合计12万字的《镇巴县大黄、天麻、黄精、重楼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实现了主导品种种植、加工规范化。

4. 加强中药材产业技术培训。学校科技人员克服交通障碍,到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40余次,受培训企业12家,培训技术人员450余人次。开办大黄、黄精、天麻等中药材生产配方施肥和有机培肥技术培训班。开展大黄产地加工储藏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宣讲传统烘干方法弊端,积极推广热风环保烘干技术,优化切制和精选分级技术,实现中药材加工的规范化。

5. 建设中药材科研平台获批发展资金。在镇巴县建立国家级星创天地、试验示范站、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农业科技园区、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科技平台,获批投资超过2000万元。申报“巴山道地濒危珍稀中药材保护性繁育及示范推广”“镇巴县优势中药材大黄和黄精规模化设施育苗关键技术及示范”等项目15项,获批经费750万元。共同申报陕西省发改委等归口部门资金支持400余万元,构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基础。通过县委县政府支持投资设立了1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四、主要成效

(一)镇巴中药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截止2020年7月,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达25.45万亩左右,中药材产量达1.96万吨,产值达3.81亿元,规模和产值分别是2015年之前的5.5倍、7倍。预计到2021年,实现全县大宗和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中药材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中药材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初步形成种苗繁育、规范种植、产地加工、仓储物流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二)镇巴中药材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

建成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县级科技示范基地20个,科技示范基地面积达2万亩。镇巴大黄、天麻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认证,镇巴大黄入选陕西省15个“秦药”大品种之一,卧龙江等3家中药材企业被认定为陕西省“定制药园”。“镇巴县中药材产业智慧种养星创天地”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星创天地。镇巴大黄、天麻2个品种的质量追溯体系已建成并上线运行。

依托科技服务团,根据中药材品种类别,整合全县农科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行业专家+县级技术骨干+企业技术员+农村实用人才”的四级技术服务队伍,建立了分品种、分片区、分农时的流动培训机制。

(三)镇巴中药材产业带贫效果显著增强

近4年大黄、天麻等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大黄干品2017年每公斤17元,2019年每公斤20元;天麻干品2017年每公斤90元,2019每公斤130元),全县药材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态势。中药材产业累计带贫总户数8209户,户均增收1700元以上。

五、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进一步发挥科研优势助力产业扶贫

1. 完善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我校“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中设置的“中药材资源及开发研究”方向的科研力量,共同争取资金继续完善镇巴县中药材产业的试验示范站、科技园区等科技支撑平台,使硬件平台和科研实力的迅速提升,让专家常驻镇巴、服务产业发展。系统开展产业科技创新、加大大黄、天麻下游产品研发,为产业后续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2. 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在前期科学实验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总结完善适宜当地药材品种生产模式和栽培技术,形成完善的种苗、栽培、初加工技术规程,制作手册5000册,发放给技术人员和贫困户。系统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的科技培训,支持企业做大,以企业为核心,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带动产业发展,让农民通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致富奔小康。

3. 加大中药材加工业的帮扶和振兴。稳步扩大中药材示范区和推广区,加大“乡村振兴”社区加工业的科技支撑,提升中药材产业对镇巴经济的贡献,以陕西理工大学特色学科优势,助力镇巴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

(二)助力“镇巴中药材”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积极整合校内生物学科科研资源,开展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生态种植体系研究和推广。整合艺术设计、文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学科和专业,系统提升“镇巴中药材”的价值和品牌内涵,构建完整的区域公共品牌宣传体系,扩大影响力,为市场销售畅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久久为功,持续优化产教融合、校地互赢机制

加强产教融合、校县互赢机制的创新和研究,探索更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助力加快县域中药材产业经济主体的科技水平,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饮片、提取物等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扶持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发展实力。

陕西理工大学将与地方长期合作,探索和实现高校+地方政府+产业+农户合作共赢、利益联结机制,让学校科研人才在镇巴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持续发力,为农民脱贫致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张函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16年以来,学校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双百工程”部署要求,立足镇巴县资源特点,实行技术帮扶,大力培育镇巴中药材特色产业。
    热度榜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