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武汉体育学院体教融合走基层赴陕西支教团队出征安康市平利县中小学校,通过与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开展不同形式的支教活动,对当地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体质健康干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发展。《中国体育报》连续报道了支教队员们甘于奉献,扑下身子投入到基层体育教学的感人故事。
八周的支教时间已经过半,一个月前他们背上各自的行囊,怀揣着对于支教的憧憬,带着学校和老师的期许,去到陕西平利、贵州织金和普安三地,一个月后,他们将满载收获,回到各自的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四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每一位参与支教的领队老师都感受到了成长。
完成角色转换 提高教学质量
“记得刚到的第一周,我们有一个学生叫甘心然,因为要教学生武术,为了有更好的课堂效果,前一天晚上十一点多还在酒店旁的空地上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我们支教团的队长就一直在旁边陪着她。其实当时两个人才刚刚认识,也不熟,队长觉得时间比较晚了,怕女生一个人不安全,所以就一直陪着。”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邵艳艳告诉记者,此次武汉体育学院支教团的十名学生都是研究生,在去之前大家相互之间并不熟悉,有些甚至不认识,但是到了之后很快就像家人一样,互帮互助。
邵艳艳表示,支教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非常大,作为领队,由于学校工作安排的原因不能近距离和他们一起走过八个星期的支教时光,但是每天都会和学生们通过微信沟通,及时了解他们支教的情况,开工作例会进行总结,然后一起商讨接下来的教学方案。
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领队孙平认为,支教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她说:“北京体育大学这次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不都是体育教育专业的,还有一部分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平时在学校更多接受的是理论教学,支教需要他们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尤其这次接触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支教的城市又比较陌生,所以我们在出发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是对场地还是天气都进行了设计。”
孙平说,当地的体育课开展形式跟内容十分有限,一般是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没有特色课程,比如武术等,这对支教学生上课也是一种考验。“像足球、篮球等,因为学校老师正在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学生到了之后需要先了解教学进度和当地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重新设计教学计划。但像武术,大家都是零基础,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进行教学。”
作为带队老师,孙平觉得自己做的更多的还是沟通,和各个学校去沟通,安排好他们的课程,去看学生们的上课情况,通过每天的例会去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支教的整体效果。
孙平说,来参加支教的学生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在每天的例会上大家会充分交流,集思广益。“我们备课时谈的更多的是,这个学生怎么去管理,课堂出现了什么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没有出现在每一位支教学生的班级上,但是大家都会一起想办法,提出一些设想和想法,希望在下节课中可以用到,因此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当地学校的肯定。”
在实践中成长 为未来积蓄力量
校外实习实践任务是对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侯会生说,中央民族大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此次“走基层”支教活动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校外实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对于他们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为期八周的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走基层支教活动正好过半。中央民族大学12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布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的5个中小学,主要负责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也开展了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武术、乒乓球等社团活动,并协助所在学校完成了运动会、体质测试等工作。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每周进行总结,学院领导也每周至少召开一次视频会议,了解学生的教学、训练、生活等情况。
侯会生说:“从目前学生日常反馈和中期总结情况看,感觉他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仅了解和掌握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状态,懂得了如何将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懂得了如何将淘气任性、甚至调皮捣蛋的小朋友组织好、管理好,提高教学质量,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从大城市走出去的孩子对基层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现实情况无形之中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对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研究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邵艳艳认为,学生有机会参与支教这样的社会实践,零距离到基层接触青少年群体,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去主动发现、主动解决当前比较严重的“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她说:“这次支教活动是总局青少司组织的体教融合走基层活动中的一项,体教融合这两年来一直是重大国家战略。在出发之前,学校也和学生们说过,这次去不光是完成教学任务,把在学校所学的本领和特长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将来自己的论文或研究积累资源和素材。”
不仅如此,武汉体育学院还组建了一支导师指导队伍,由学院的几位教授组成,在临行前进行了培训,内容有关于体教融合的最新政策、教学方面的操作跟理论。“随着支教进程过半,我觉得学生的表现很棒,超出了我的预期,角色意识融入非常快,上手也非常快,教学真的很认真。相信他们未来肯定会一如既往地坚定选择体育老师这份光荣的事业。”邵艳艳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