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悦享+ | 第三期:爱明月高悬,传承永续

2024-11-12 18:48:18

“爱明月高悬,传承永续”。花好月圆,家国同欢,无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千百年来,中秋月明之时,总能给华夏儿女别样的情怀。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论起中秋总有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传说令人记忆犹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貂蝉拜月、月下独酌、月饼起义。

640.png

自古以来我们共赏圆月,共享月饼。吃月饼这一习俗正从月饼起义而来,元朝之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于统治阶级的残酷纷纷起义抗元,但朝廷官兵搜查严密,想要联合各路力量,传递消息成了一大难题。军师刘伯温便心生一计,令人将藏有“8月15夜起义”的纸条于饼子里,再分头传送通知,起义当天,义军共同响应,很快便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大悦并下口谕,在临近的中秋这天,举民同乐,并将用于传递信息的糕点月饼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加多样,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而团聚也成为了中秋的标志。

在80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爱国词人辛弃疾对着郎朗明月吟出,“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词人梦想自己成为展翅飞翔的大鹏,乘风直上万里长空,尽情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

无论身在何地,中秋的明月与月饼香气,总能勾起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中秋团圆,首先是家团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过中秋,必赏月。在这美满之夜,品着圆满的月饼,望向饱满的月亮,莫忘总书记的关怀,“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生计奔走四方,请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真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民族魅力。”传承也成了中秋节永恒的主题之一。

习总书记还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传统节日的延续,便是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桂酒斜月,情满怀更满;佳期如梦,幸福乐安康。江山万重,皓月千里,当你正享受着盛世中的天伦之乐时,让我们一起体会,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

2.jpg

听君一“习”话

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2024年8月6日电


责任编辑:陈昌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共享文化与家国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