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西电90年·党史中的校史故事】“飞将军自重霄入”

2021-10-21 14:44:51

继1930年12月30日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缴获“半部电台”后,1931年1月3日,红军又于东韶战斗中缴获了一部完好的15瓦电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第一支无线电队应运而生(后发展为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也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人民军队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宏伟蓝图就此展开。

反“围剿”斗争期间,红军通讯战士们精心组织通讯联络,灵活运用各种通信手段,为捍卫红色苏维埃政权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初亮相:“飞将军”从天而降

在不能组织通信联络的情况下,无线电通信队队长王诤与伍云甫、涂作潮等带完好的15瓦电台跟随朱德总司令、毛泽东总政治委员在前方发信,曾三、刘寅等带只能收报不能发报的电台在后方苏区中央局坚持24小时守听。前方随时发报,后方随时抄收,用这种办法快速传递作战消息。

1931年5月15日下午6时许,王诤正在侦听电台。突然,一段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到哪里去?”“东固。”

原来这是国民党军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师部电台正与该师吉安留守处电台通过明语联络。而东固正是此时红一方面军总部所在地。王诤与冯文彬政委立即向参谋处报告。朱德总司令、毛泽东总政治委员据此下达命令,“夜12时起床,1时吃饭完毕,2时半集合,3时出发,于拂晓前占领东固有利地形,坚决消灭来犯之二十八师。”

次日6时,敌人果然进入红军伏击圈。战斗打响后,毛泽东从山顶来到电台驻地,看望参谋处和电台的同志们。上午10时,红军又兵分两路夺取隘口,同时迎击王金钰的第四十七师。突然的攻击令敌人一时间方寸大乱,电台里能清楚地听到第二十八师、第四十七师电台不断发出的求救信号。随后,红军战士连战连胜,又歼灭了高树勋第二十七师和刘和鼎第五十六师。战斗一直持续至5月31日,共歼敌三万余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同时缴获100瓦电台一部、15瓦电台两部。

战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据时任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郭化若的回忆和解释,该词第二句“白云山下呼声急”就是指敌人电台紧急求救的呼声,“敌军官兵面对突如其来的我军,莫名其妙,惊呼‘你们是天上飞下来的呀!’‘飞将军自重霄入’就是此时此景逼真的写实”。

4.png

瑞金叶坪。红军通校初期在此办学,中央无线电大队也设在此

首次综合指挥:知己知彼 三战三捷

第二次反“围剿”战斗刚结束一个月,蒋介石第三次对中央苏区发起“围剿”。也正是在这次反“围剿”中,红军无线电台首次在实战中综合发挥作用。

5.png

红军通校战士在缴获的电台前留影

6月21日,蒋介石刚开始下达总动员令,就被无线电大队曾三、刘寅率领的后方中央局及时侦听获悉,并向此时在福建建宁的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发送电报。由于无线电信号质量不佳,前方电台只记下来零零星星十几个字。王诤等人反复研读下,推断出电报的内容大致是:蒋介石第三次“围剿”马上开始,红军应用三天时间在江西兴国地区集结。

6月30日晚,毛泽东在《致十二军军委并转周以栗同志及边界工作委员、三十五军军委信》中,多次写到我军截获的蒋介石、何应钦、郝梦龄等相互电报往来内容。

战事紧迫,可此时红一方面军主力已离开江西腹地,部队相对分散。在无线电分队已配置到军团的条件下,朱德、毛泽东决定首次运用无线电通信手段调兵遣将,通过前方电台发报电令主力红一、红三军团通知所属各军火速出发,绕道千里,务必于7月28日前回到江西兴国。红一、红三军团的千里回师,成功帮助红军迅速集中兵力、完成应战准备。

此外,7月23日16时左右,配属红三军团的电台报务员曹丹辉,利用第二次反“围剿”中缴获的国民党军电台新密码,将何应钦用“壮秘”发给各路部队的“万万火急”电报——“限10日之内扑灭共军”共324个字的作战部署命令及时侦译出来,使得敌人“分进合击”的作战方案全部暴露。朱德、毛泽东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无线电手段指挥作战,主动分兵突击,最终三战三捷。

8月1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与红三军团会和时,毛泽东特地接见曹丹辉,表扬他交送的电报对本次战役很有价值,并交代发给曹丹辉3块银圆作为奖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电90年·党史中的校史故事】“飞将军自重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