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研究员做客翱翔灵犀学术殿堂,在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作了题为《从载人航天计划到太空旅游》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航天学院罗建军教授主持,航天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吴季研究员曾任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副主席,地球空间双星计划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萤火一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子午工程建设总经理等。此次报告会,吴季研究员在回顾人类探索太空历史的基础上,剖析了人类登上月球后未能再次实现突破的缘由,梳理了各国政府载人航天活动以及逐渐成熟的民用航天的市场情况,并从成本和技术等方面对太空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吴季研究员讲述了人类探索和进入太空的历史。他指出,人类在空间时代受益于空间技术的突破和V2火箭的研制成功。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然而1972年12月以后,人类却再未到过那里。随后的载人航天活动、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神舟和天宫实验室,也未再突破400km高的近地轨道。吴季研究员由此剖析出人类登上月球却未再次实现突破的两个缘由:一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机制,将人类的活动引向太空、月球甚至更远的深空;二是没有一个基于市场的竞争体制,使航天产品同时获得高质量和低成本两个特征。
随后,吴季研究员对政府的载人航天计划和商业太空旅游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载人航天活动目前还主要是政府项目,但部分技术已经向商业太空旅游公司转移;中国的空间站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的空间站也会成为太空旅游的一个目的地;载人商业航天,如太空旅游,包括月球旅游,是新航天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预计近期会在临近空间和近地轨道出现突破,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在此基础上,吴季研究员进一步阐释了太空旅游的意义,太空旅游可以将成千上万的人带入太空,直接感受太空给人类带来的启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形成。
在会后的提问环节,吴季研究员就商业航天的技术支持、SpaceX公司的“星际飞船”火箭和“星链”计划、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与在场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
虽然到太空旅游可能还要经历一段艰辛而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正如一个多世纪以前,当怀特兄弟驾驶着第一架飞机翱翔蓝天的时候,有谁会想到如今乘坐飞机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交通方式呢?浩瀚太空一定会欢迎更多的人前往观光,太空旅游离我们并不遥远,普通人前往月球旅游的梦想,将会成为现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