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担当立德树人时代使命

2023-09-06 01:03:1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时代使命

立德树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到高校考察指导,与师生座谈交流、给师生回信,作出许多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为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立德树人”,阐述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并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他说,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要求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一是身份定位更加清晰。规定第二条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调整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规定第六条将辅导员分为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两类。

二是职责内容更加丰富。规定第五条,9个方面的职责内容: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

三是配备要求更加明确。规定第六条统一规定为“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

四是专业培训更加系统。规定第十四条明确提出了“建立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的具体要求。

五是管理考核更加科学。规定第十七条依然沿用“学校和院(系)双重管理”的辅导员管理模式,改变之处在于:在学校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工作部门的牵头职能,应贯穿于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和考核等工作的始终;在院(系)层面上,特别强调了党委(党总支)负责制,真正理顺了辅导员管理的体制机制。

六是发展通道更加多元。规定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坚持“两双三单”(职务职级“双线”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一贯要求。规定第十五条,辅导员发展的多元通道: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业、基层等挂职锻炼;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厦门大学辅导员队伍素质提升的若干思考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今年主题教育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有:一是选聘配备方面,有的学院辅导员基础配备不足;二是职责任务方面,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庞杂,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投入思政教育、学习研究精力有限,主责主业有待聚焦;三是发展成长方面,精细化培训需进一步加强,发展保障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加强,评价机制仍有待探索;四是工作机制方面,辅导员交流机制需要优化。

(二)应对举措和思考

1.进一步强化精准研究。大力加强对学校辅导员队伍自身的深层次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辅导员队伍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工作时长、工作内容等数据信息,准确掌握队伍现状及发展趋势,把准队伍建设薄弱环节。深入分析不同学院、不同年资、不同类型辅导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接成长发展个性化需求。

2.进一步强化战略设计。聚焦高质量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高站位谋划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辅导员队伍职业生涯发展、素质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政策引领,着力构建符合辅导员队伍需求特点的选拔、培养、发展机制。继续办好厦门大学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比赛展示活动,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提升职业认同感。

3.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持续优化年度及聘期考核,压紧压实辅导员工作责任,确保其能够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完善培训、待遇、岗位、空间等工作保障,有效破解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岗位交流、职务晋升的“肠梗阻”问题,确保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4.进一步强化学习赋能。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厦门大学)建设,围绕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出版、决策咨询等任务,着力打造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推动平台强起来、数据用起来、资源活起来、管理严起来,切实满足精准赋能需求,不断推动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学生工作部(处)第二党支部书记 许美霞)

责任编辑:刘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