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西南交大学子赴内江寻访红色印记 传承成渝铁路筑路精神

2022-08-24 16:43:59 西南交通大学

7月13日至14日,西南交通大学“重走成渝铁路 传承红色文化——纪念成渝铁路建成通车70周年”主题实践队从成都东站,乘坐高铁到达内江北站,开展重走成渝铁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寻访红色印记,传承筑路精神。

聆听红色故事  缅怀筑路英雄

到达内江后,实践队一行来到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进行参观学习。


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建设,先后共有3万多名解放军和10万余名民工参加铁路的修建。位于内江市梅花公园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碑)是为纪念筑路民工而建,是全国唯一的纪念筑路民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纪念堂展厅,影像资料生动详实,同时还陈列了许多当年民工们用过的土碗、马灯、口盅、锄头,还有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等珍贵文物,生动呈现了筑路民工在成渝铁路建设中的艰苦奋斗生活,对研究新中国铁路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951年底,成渝铁路重庆到内江段通车后,在内江举办的庆祝仪式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无私奉献,不惧艰辛,众志成城修建铁路,是当时筑路民工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在纪念堂讲解员刘艺的详细讲解下,实践队一行对“敢为人先、众志成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筑路精神有了深入了解。


随后,队员们来到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前缅怀筑路英雄。在队员张嘉文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纪念碑高约14米,两面都刻有“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11个大字,斑驳的外表透着庄严。碑座上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贺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在内江市市中区文化馆,实践队与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内江市城市公园管护中心梅山公园负责人张馨予、内江市市中区文化馆李鑫展开座谈。双方就成渝铁路为内江带来的变化、传承成渝铁路精神、铁路文化传播等相关问题行深入探讨。


会上,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作《成渝铁路在内江》主题报告。他主要从内江市参与成渝铁路建设历史、内江市在成渝铁路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内江市融入成渝建设发展的重大成就以及成渝铁路在内江的实践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报告宣讲,对内江在成渝铁路建设中所作的人力、技术、经费、物资、历史、文化、教育、卫生等八个方面贡献作了重点介绍,对甜蜜内江、产业内江、生态内江、成渝中部崛起的内江进行了前景展望。报告站位高远、视野恢宏、精彩生动,广泛运用了详实的史志资料,穿插讲述了诸多感人的红色故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可听性。队员们在深入浅出、兼收并蓄、娓娓道来中仔细听报告、认真做笔记,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深受鼓舞。


乘坐慢火车”  感悟交通巨变

为充分发挥自身作为交通特色类高校学子的学科特色,探寻当下铁路建设国情和沿线城市发展变化。14日上午,实践队一行来到内江站,乘坐成渝铁路线上唯一运行的一对客运列车5611次列车,体验“慢火车”,感受交通巨变。

内江站这趟绿皮慢火车已在成渝线上行驶了70年,见证了成渝铁路及周边人民生活的发展变迁。如今,它作为公益列车继续发光发热,发挥其应有贡献。在列车上,队员们与乘客和列车乘务人员零距离交流,通过访谈对话的形式,深入了解绿皮慢火车对沿线居民生活的现实意义以及铁路沿线城市社会发展和民生变化。


走进沱江大桥  探访红色印记

随后,实践队一行在椑木镇站下车,步行前往成渝铁路最长的一座钢梁桥——沱江大桥,进行了实地探访实践。

“成渝铁路沱江大桥长370.83米,下承式桥梁7孔,每孔跨度50米,桥高9.14米,宽6.1米……”,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副主任冯平在现场向交大实践队成员们介绍道,“当年的建造工人们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大型机械化起重设备的时代,建造出了这样一座钢架大桥,非常不容易。沱江大桥穿越浩瀚时空、传承红色精神、托起幸福梦想,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希望之桥、团结之桥、创新之桥、奉献之桥、奋进之桥。”


探寻红色印记,汲取奋进力量。西南交通大学“重走成渝铁路 传承红色文化”实践队,通过此次重走成渝铁路沿线城市内江,引导队员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扬价值追求。实践队成员王泽群说:“作为一名00后大学生,我以后要奋发学习,精进学业,青春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了解,该实践队由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指导,团队成员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学生组成。他们从成都来到内江,还将前往重庆等地考察成渝铁路沿线城市社会发展和民生变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南交大“重走成渝铁路 传承红色文化——纪念成渝铁路建成通车70周年”主题实践队赴内江寻访红色印记,传承筑路精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