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华侨爱国心、创业史的了解,真切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70余名学生前往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是一所海内外侨界知名的华侨史专题博物馆,展示的是泉州籍华侨华人移民海外、异域创业、回报家乡的完整历史,以其丰富的史料和实物诠释“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华侨精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泉州书写了无数华人华侨漂洋过海、奋斗海外的壮丽篇章,也孕育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教学活动现场
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都诉说着华人华侨在海外生存、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做出的卓越贡献。大家在“出国史馆”里,看到了华侨为了梦想和生计,背井离乡、远赴重洋的坚定决心;在“泉州人在南洋”展厅,大家感受到了华侨在异国他乡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而在“故土情深——泉籍华侨华人奉献史”专题展览中,大家更是被华侨心系祖国、回馈家乡的赤子情怀所深深打动。
合影
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木雕、石雕、木偶、剪纸等传统工艺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和心血。花灯区的灯彩璀璨夺目,师生们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光影世界。此外,南音、北管等音乐表演和拍胸舞、五祖拳等民俗活动也让大家大开眼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泉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华人华侨在海外的奋斗历程和做出的卓越贡献,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通过参观,同学们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热爱文化和尊重传统的种子,激发了大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黄馨/文 黄馨、刘世煜/图 )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