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努力推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劳动实践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结合,通过在全校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创设一个集花园、乐园、学园为一体的“芳香校园”劳动实践育人基地,进一步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将劳动教育工作列为专项重点工作,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中医药专业教育元素,着力以文化人,结合院系特色,融合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将学校整体划分为8个园区,选聘实践活动导师和技术顾问,共同营造一个“有药味”“有温度”的中医药文化飘香的育人环境。园区遵循中医“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的原则进行选种、播种、维护、成果转化等劳动实践,将中医思维培养贯穿劳动实践全过程,力争一年初步完成园区内主要芳香药材选种、栽种。三年进一步完善芳香校园环境,增加药材种植品种和数量,形成丰富的花草树木景观,打造成为校园绿化的亮点。五年全面建成芳香校园,花草树木长势良好,形成美观的校园景观。学生在园区除其芜,松其土,剪其枝,护其长,在养护芳香植物的过程中,感受着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不断增强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努力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高尚劳动精神和良好身心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二、建芳香之园,植百草而溢清气
芳香中药,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其以独特之香气、卓越之功效,在中医药的浩瀚海洋中熠熠生辉。学校依托“芳香”劳动实践基地,因时、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会劳动”到“慧劳动”。基于芳香中药材种植难易度、生长周期与药用作用,将种植课程学生年龄特点,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纵向设置主题与内容,实现内容螺旋上升,构建了“创设情境-设计任务-搭建支架-设计方案-探究实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的劳动实践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解决了学校劳动教育空间、资源不足、师资短缺、课程建设滞后的问题。
(一)播望焉
各学院打破学科壁垒,分工协作,种好具有活血、祛湿、解热、扶正、止血、解表、化湿、理气等药用植物的芳香中药责任田,实现了班班有地、人人有任务,周周有劳动活动,家家有劳动清单。园区中栽种艾叶、红花、薄荷、花椒、金银花、紫苏、菊花、月季、玫瑰、草果、臭灵丹等200余种芳香药物,学生化身“园丁”,在芳香园区进行劳动。整地、种植、除草、除害、取样,专业教师将劳动课堂搬到了“芳香园区”,学生在现场教学中加深了对《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看、闻、问、触,探秘芳香中药与芳香中药学的魅力与智慧。芳香活血园中,玫瑰绽放美丽,香气袭人,置身园区,师生们身心放松愉悦,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不可多得的亮色。芳香解表园中学生亲手采摘自己种植的薄荷,将收获的薄荷制作成清热解暑、提神醒脑的薄荷茶和治疗蚊虫叮咬和轻微的皮肤炎症的薄荷膏,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收获的,更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二)耘而长
以“芳香园区”为平台,基于各学科知识的特点,寻找各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将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通过劳动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念,打通学科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联系,形成了我校构建了节日活动、研学活动、劳动实践周、劳动实践月活动和劳动竞赛活动五大类活动,形成了完备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课程”框架。学生积极参与撰写中医药文化调研报告、制作中医药文化宣传手册,参与“大手牵小手”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知识科普进幼儿园、进中小学校园、进居民社区、进农村基层活动的“三进”活动,让学生在更为真实和复杂的环境中锻炼劳动能力,传承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获其果
芳香之园,不仅是劳动之所,教育之地,更是云中学子们劳其筋骨,育其品德,传中医药之文化,展青春之风采之场所,“芳香校园”的建设,不仅助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也扩大了学校劳动教育的辐射力及影响力。截至2024年9月全校12200余名本科同学参与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定期开展芳香植物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在全校学生中普及中医药文化和特色诊疗技术,使云中学子人人达到会做一道药膳、一个香囊、一个药物标本、种一棵中药、做一道药茶的中医药基本素养,学校编写《大道本草 五育读本》。芳香理气园中的白扁豆,芳香祛风湿园中的花椒,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的宠儿……,学生们的课堂作业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学生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畅享美食,取长补短,在提升护理技能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服务水平。
劳动——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它不仅仅代表体力的付出,更是一种对心灵的滋养,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学校将紧紧围绕培养“五术”医学人才、中药“五能”人才、懂医精药人才目标,继续探索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形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