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观

2020-08-01 07:13:34 人民日报 数理党支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近日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专题,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对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内在规定和本质属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升华。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来,人起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相对于人的实践活动来说,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意识是对自然界的反映。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一方面,从实践来说,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人类社会普遍发展的最直接的物质来源场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自然界比作“人的无机的身体”。但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前提和条件的自然界,只有在人的社会实践中与人类社会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可以按照任何尺度,也可以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外部自然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是唯一能够“按照美的法则来塑造对象性的世界”的存在物,人应该利用这一能力来对外部自然界进行“美的还原——具有自由的形式和特征”,而“美的还原表现为对自然加以技术的改造,它成功地把控制和解放结合在一起,并把控制引向解放。在这种情况下对自然的征服,就会减少对自然的盲目性、残暴性和掠夺性,即意味着减轻人对自然的凶恶程度。”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自然界才是我们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生的最佳选择,也才能真正解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内在规定和本质属性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人与自然都是生命大系统、生态大系统的子系统,都是生命共同体的成员和生态大系统的构成要素。各成员和各要素彼此依存、共生互利、协同进化、美美与共、和谐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创新,彰显了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未来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基础。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人类作为“自然之子”和“生命共同体”的一分子,自身活动理应遵循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因此,人类必须敬畏、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来看,人类解放是在历史进程中未来反对人的任何异化所作的积极斗争,是把人从“物”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把人的本质还给人自身,最终实现人的社会劳动的解放,成为现实的个人最终归宿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自然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前提和手段,一方面是人从自然界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另一方面是使人成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然,人的解放不仅仅是摆脱自然、征服自然、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活动。自然的解放即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蕴含着极其重要的自然解放的价值追求。在人的解放进程中,自然的解放必然成为人的解放的内在要求,自然的解放则是人的解放的前提,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将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政治制度紧密结合起来,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解与人类自身和解的主要途径以及基本规律,直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痛陈资本主义的生态问题主要成因是资本的“效用属性”和“增值属性”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而构建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资本的“效用属性”不仅把自然当作“单纯的工具”来使用、被当作纯粹的“资源库”来肆意索取,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界的资源(能源)。资本的效用原则催生了工具理性。由此,自人类步入工业时代以来,便开始了对自然界的大规模开采甚至是“疯狂式”的“掠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大大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换句话说,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力远远小于人类对它的破坏力。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都视为“导致资本主义垮台的其自身的因素”。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从事生产的目的,决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们改造自然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兼顾对自然界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把自然的发展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看成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的联合生产实现的将是具体的、和谐的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的现实矛盾和严重冲突的根本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每个人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局外人。

责任编辑:周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作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前提和条件的自然界。来改造自然界才是我们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生的最佳选择。
    } } })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