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简介:戚发轫(1952年考入清华航空系)
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
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第九、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航天员:“一切准备完毕,我们有充足的信心。”
神舟五号发射前的一刻,戚院士向我们的航天员说:“一切准备完毕,我们有充足的信心。”
1992年以前,他以参观者的身份两度于“拜科努尔”发射场观摩载人航天器发射,总设计师向航天员阵前致词的模样深深的刻在他的脑海中。
相比于单发射航天器材,载人航天的事故责任曾一度成为他心头的重石,那时的他已经59,一个安详的年龄,任何人都不想担着这么大的一个担子,但谁又知道,十多年在航天科研领域的摸爬滚打也让他具备充分的信心对杨利伟他们说出了那句话,这是智者的前进,是勇士的拼搏,是帅才的责任。
@吾辈青年:“国之所指,吾辈之所向。”
戚发轫,自认不是天赋卓越之人,清华求学的那五年艰难岁月,也为后来的科研道路作了深厚的铺垫,1957应国家需要,被分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学习导弹,当时所里唯有院长钱学森一人赴美研习导弹,于是便从零学习导弹概论,当年没有航天的概念,但戚发轫心中明白,新中国万象待发,许多领域为空白区域,有些时候,你无法选择,你就不要选择,国家有什么需要、有什么需求,就奔着去吧!这是他对自己的评断,也是对吾辈的寄语。
“希望年轻人,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贯彻到工作中。”
“不要怕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马拉松赛跑,不是短跑”
支部成员观感
中国的航天史是一段艰辛的历程,每一段进程的成功都离不开航天科学家的奉献。从戚院士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一代航天人的责任和使命感,他们将国家的需要化为自身的志愿,他们化压力为动力,推动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要将国家的发展视为自己的志愿和责任。戚院士说:来日方长,不要怕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马拉松赛跑,不是短跑。戚院士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人生这场“马拉松”考验的是毅力和坚韧,在人生的路上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才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方式。
——李宏伟
02
神舟飞船首任设计师戚发轫用亲身经历为我们大学生上了一堂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在1992年戚院士在将航天员送上飞船时做到了“一切准备完毕,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这就足够能体会到国家的需要就是当时一代科技研究者的志愿。听到戚院士自身的经历,他是非常有民族使命感的中国人,在看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受到的屈辱,特别是美国飞机轰炸,而中国当时太落后,这就让他意识到了中国不够强大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国防,所以毅然决然选择了航空专业,保家卫国。当知道戚发轫院士在上学的时候也并非是学霸,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做到了,因为他坚信“我们不要害怕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马拉松赛跑,不是短跑”,只要坚持不懈,成功那一天始终在等你。
让我们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在我们自己的研究领域刻苦钻研,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对戚发轫院士他们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能吃苦、能攻关、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对我们的深刻影响,明白新时代青年是中国发展的主干力量。
——陈海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