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 NO1丨李艾莲:做一名时间的邮差

2023-02-13 19:23:32 李艾莲
图片

李艾莲

2020级新闻学

实习单位:

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医卫工作室





图片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时隔两年后,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践行“四力”的重要性。彼时的我已经在心里萌发了做好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梦想,也有幸在大学期间真正体会如何去磨练“四力”,如何去践行“四力”。

2022年的暑假,我来到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日报社实习。南方日报社坐标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是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为龙头的党报集团,广东最具影响力的新型主流舆论阵地。

图片

(工作室的logo)

我所在的部门是时政新闻部医疗卫生工作室,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内容生产是主阵地,“笔杆子”是我最重要的武器,平时活跃在全市各大医院跑动态新闻;对接省卫健委,报道最新政策;策划热点专题,人物采访报道等,主要在新媒体客户端“南方+”的“广东健康头条”频道和南方日报的深度版面等平台发稿。

医疗线条的题材故事,往往蕴含着绝处逢生的希望、生死一线的较量和医患共扶的感动,而只有面对生死,才能明白人性的复杂与生命的真谛。短短两个月的专业认知实习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习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的“四力”要求,而南方日报社在融媒体时代顺应时代趋势转型创新,抢占舆论阵地,对原创、独家和公共利益的坚守,也让我对新闻工作者产生了更崇高的敬意


脚力:躬行实践,守护新闻生命


作为一线采编人员,只有奔赴现场,获得一手信息,才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新闻事实,守护新闻的“生命”。“去现场”是记者的责任和义务,记者是代替公众前往现场获取信息、行使知情权的,有必要对公众和人民负责。我很幸运选择独自一人来到广州实习,因为这样便有机会线下前往新闻现场见证历史时刻,而且还有业界的前辈大佬的耐心指导,让我能跟随记者老师的步伐去看这个行业的初心和使命。

图片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水晶标本)

我还记得第一次外采时因台风“暹芭”席卷广州而湿透了鞋子和短裤,但亲自采访医美专家让我们的稿件有了与其他媒体不一样的视角;第二次外采雨天路边打电话等网约车时不知不觉手上被小虫咬了密密麻麻的包,但沉浸式地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让我们的稿件有了更多现场感;第三次外采时没整理好的采访记录让我懊恼不已,但稿件的发布让“生前预嘱”合法化后人们真实的感受与诉求得以被看见;第四次外采时标题和导语想了半个小时却最后没被采用,但中午在肯德基店跟老师的沟通解开了我的许多疑惑,也让我对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建设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所以,“我是记者,我在现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对人民、社会、国家负责的承诺。


眼力:明辨是非,不断开阔视野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面对着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消息和资讯,善于观察、发现、判断、辨别以及从表象看到本质、从一般看到规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维护自身公信力的需要以及考虑到媒体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媒体必须使用最权威、全面、真实的信源。我至今还记得《医卫工作室实习指南》里的一句话:“查找资料时,可从权威媒体发布的新闻、知网论文、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省市卫健委等网站、世卫组织网站等可信途径获取。”

图片

图片

(《广东民生在线》节目直播现场)

“你写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依据。”复盘医保乱象稿件,老师指出我的每一处不准确的表述都让我无地自容,之后我在写稿之前都会下意识地问自己:“这句话是谁说的?原话是什么?对直接引语的处理是否不够准确?这句话会不会有歧义误导读者?……”

“眼力”不仅指明辨是非,还强调记者的眼界。我们要培养一双善于洞察的眼睛,要学会见微知著,由表及里,由点及面,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所未见。老师经常提醒我,因为新闻讲求的是公共利益,所以我们要从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稿件的主题是什么,而不是停留在搬运通稿上面,这样就只是给医院做宣传,格局便小了。


脑力:善于思考,广纳专业知识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健康专题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网络媒体传播健康信息的形式,我所在的医卫工作室也承担着为大众传播健康知识、进行科普的功能,专业性和通俗性之间的平衡是写每篇稿件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记者要么做一个杂家,要么做一个专家。”医疗卫生健康本身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了解医学相关的前沿科技、手术原理、病理病因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成稿后也需要以严谨、求证的态度仔细校对稿件。

图片

(办公室的小日历)

我曾记得某天下午老师临时交给我一项选题,是关于国际首次治疗直肠癌taTME术式的临床研究证实该术式安全有效,当天晚上我查找资料后向老师提交采访提纲,却不想他一眼看出我“没看懂”。老师帮助纠正思路后,我又继续搜集相关资料,拟写导语和标题,写完后才发觉已是凌晨一点。但也正是在大量了解背景资料后,第二天写稿时发现自己思路颇为清晰,成稿迅速,用老师的一句话,就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美中不足的还是缺少专业知识作内容支撑,但我对此非常疑惑:新闻科普需要通俗易懂,若加入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是否会削弱可读性?但从科普的角度而言,新闻媒体需要替大众将专业知识“翻译”成人人都能看懂的语言,做到内行不觉浅,外行不觉深,而专业、准确、严谨的表述不仅提升了文章权威性,成了粉碎网络谣言的手术刀,也能够进一步满足精细化受众的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病友群体进行健康传播。


笔力:守正创新,兼具温度深度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笔杆子”是新闻记者的武器,笔力是记者的基本功,但笔力的练就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它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模仿、借鉴和创新。笔力是脚力、眼力和脑力的综合体现,需要日积月累的艰苦训练,才能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发现之美、脑力思考之深综合地呈现出来。

图片

(办公室书架)

虽然我是一个文科生,但我文笔并不好,而且由于自己此前很少接触日报类稿件写作,也没有分清报纸和新媒体两种平台语言的差异,最初从结构到语言都有很大问题。老师让我多看看工作室发布的稿件,我便在闲暇时间归纳每一类稿件的结构和语言,从人物通讯到动态新闻,从科普访谈到独家专题策划,仔细体会其中的用意和深意,逐渐适应了南方日报的话语体系。

图片

(大院的锦鲤是我看过最好看的锦鲤)

时政新闻最忌讳的就是官话连篇,如何让新闻看起来老少皆懂、多一些人情味儿是我每次写稿都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我经常会反问自己,如果我是读者,我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样的表述更容易被人民理解、接受?而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力代表着话语权,“没有传播力就没有一切”,什么样的标题既抓住新闻点,又生动有趣、引人注意?最后定题目时我都会思考这些问题。

图片

(一出门就能看见的小白板)

某次外采我曾问过老师,为什么我们在新媒体上发表的有些文章会有“标题党”之嫌?他的回答中就有关键词——传播力,为了让优质内容传播出去,在复杂的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于某些营销号,作为党报的《南方日报》是在生产高质量、高价值信息基础上对传播力的追求,既“疯狂”又“克制”。尽管“内容为王”是最根本的追求目标,但技术、渠道、平台、流量、数据也是新闻媒体传播力的评价指标之一,这也打破了我对党报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进行传播的认知,在后期写稿时也有意识地思考新颖有趣的标题,语言表述也尽量接地气,改掉高中写作文残留的习惯,减少复杂句式的使用,去贴近简洁、通俗、准确的目标。


结语


从第一次见到多家媒体一哄而上,将话筒对准采访对象时而畏畏缩缩,到后来勇敢独立外出采访,顺利完成动态新闻的发布,性格内向的我成长了很多;从最初铺天盖地的批评和修改意见,到最后能够直接送审,菜鸟记者的写作水平也提升了不少。

我很感谢我的两位带教老师。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锦辉老师对我说的:“自信点,实习生。”他可能也不知道对于一个自卑到骨子里的人来说,这句话是多么珍贵。同样也难忘每次钟老师对我的稿件犀利、一针见血的修改意见,每一次进步也从不吝啬夸赞。而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都让我感受到,行业前辈在带领我探路,拨开理想面纱去直面现实。

以后,我也会把“四力”的指引放在心中,在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路上笃行致远,不负初心,不负人民,不负未来。


责任编辑:左秋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李艾莲在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医卫工作室作为一名实习记者践行“四力”,深化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