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公示2021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的通知》,我校能源与矿业学院王炳文教授荣获第十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王绍清教授荣获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和青年教学名师奖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面向高校教师设置的重要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发挥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王炳文教授先进事迹
王炳文,男,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市应急管理局聘任专家,“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资源开发方法与技术、矿山固废安全处置、矿山岩体灾害防控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校级教改项目3项,出版教材1部,发表教学论文6篇,获北京精品教材1部、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1项、煤炭行业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7篇。
200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王炳文教授结合当前矿业学科高素质综合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特色,对现有采矿专业方向进行拓宽,在原有煤矿地下开采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新建露天采煤与金属矿床开采方向,拓宽煤炭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完善了煤与非煤知识结构体系,并通过加强非煤专业实验室建设和非煤矿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保障了实践与创新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采矿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践行理论联系实际,补充适量工程实例与科研成果;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入课堂讨论、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结合《露天与金属矿山开采》课程特点,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建立立体化教学体系。所承担的《金属矿山采矿设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突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敬岗爱业的工作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另一方面将红色基因、思政元素整合到课程教学中,在掌握金属矿山地下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同时,融入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心系国家能源发展并有时代担当的新型采矿专业技术人才。
王绍清教授先进事迹
王绍清,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负责人,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兼任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岩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首批专家、《煤炭学报》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科学编辑、《煤炭科学技术》青年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煤田地质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煤田地质学”、“煤化学”等课程。
主持或参加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校级教改8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等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2部、自编教材1部、参加制定国家标准1个。入选首届“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首届“越崎青年学者”。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校级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奖等12项荣誉和奖项。
王绍清教授十分热爱教学,师德高尚,为人师表。任教10余年来,担任《煤田地质学》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和23余次实习实践教学。认真讲好每一节课,依托《煤田地质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煤炭工业发展史与中华文明史素材,引入近现代典型人物及事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敬业、精益、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新理论、新方法,重视课程特色内涵。发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作用,探索本科生导师制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训练-实习课-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灵活应用启发式、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采取随堂测验、辩论赛和试卷等多元化考核方式,不断提升课程质量,教学效果良好,充分发挥好课程的育人育才作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