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垃圾分类行动计划》融入“基础课”的思路与做法基础程中关于融入垃圾分类的融入分为两个大板块:
一、国家政府相关文件、领导人讲话解读
(一)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为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有一部分直接论述了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提出明确建设目标: 第一个阶段,2020-2035 年,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目标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全面提升。
(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解读
该条例是 2011 年 11 月 18 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通过,并于 2012 年 3 月 1 日实施。2019 年 11 月 27 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并正式于 2020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可以引导大学生关注并学习“北京市人民政府网”中关于“垃圾分类”板块里的相关内容,以加深印象,从而更好实践。
(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推行垃圾分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习近平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早在 2016 年 12 月,他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习近平还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并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垃圾分类,说明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垃圾分类是环境治理的新变革,生态文明的新进步,既是必须加紧解决的民生大事, 也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关键小事”。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 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 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 年底 46 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 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从这些文件及讲话及逐步推进中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是关乎国家和全人类利益的事。垃圾分类“个人—家庭—社区—城市—国家”的行动逻辑, 既体现了现代国家和社会的组织结构特点,也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是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评价要素之一。
二、课程内容的融入
(一)课堂融入
垃圾分类以绿色为主题,而“绿色”是一种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意味着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新时代的解读,为发展伦理增添了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二是由低层次个人层面的绿色消费到高层次国家社会层面的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文化,体现了基础课的理论主线:个人—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三是垃圾分类的入规入法,体现了德法统一。不仅是公民道德尤其是社会公德层面的体现,也是遵纪守法的体现。四是体现了基础课注重“践行”的价值导向。基础课每一章节最后都会落到大学生个体行动和实践,垃圾分类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重要的是把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自发自觉的日常行动。
根据课程三个部分相对较为明确的特点,关于垃圾分类在课程内容中的融入,可以在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将绿色观念融入绪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第一章人生观和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在道德专题中融入,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修养部分;三是在法律专题中深入,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格局即科学立法到全民守法,培养法治观念、遵循法定义务的角度展开。上周在上课时候讲到关于立法方面的,有提到地方立法,用地方垃圾分类条例举例地方,并建议大家关注并践行。鉴于目前课程进展情况,本课程当前课做的就是除了上述说的在法律专题相关知识点予以融入外,课程组再进一步沟通打算在下周课程中, 在每个课程班设置一次关于垃圾分类的专题讨论或者进行一次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类的活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次生活方式的革命,每个人都是垃圾分类的责任人。通过加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行为引导,从年轻人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的角度来讲,可以让他们去影响父母及身边的人形成垃圾分类习惯。
(二)社会实践中融入
在实践层面,从大学生的角度,一个方面是践行;另一个方面是发挥智慧的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下学期期中社会实践打算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基本思路:第一,进行社会调查,主要是到社区进行调研,实地查看垃圾分类的宣传、垃圾分类桶的管理,访谈物业管理人员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做法,社区管理方面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第二,针对不同年龄调查队垃圾分类的看法及做法。这个主要还是从认识、习惯到践行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针对这个层面上的问题, 该如何加强针对性宣传教育;第三,比较的视角展开。上海等一些城市较早实行垃圾分类,可以通过一些资料或者关联关系对上海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开展调研,并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等。这个相对来说实施起来有点难度,集中于上海生源。地方立法的不同第四,关注农村地区垃圾分类的状况调研及宣传教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