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我来讲!|第三十期

2022-02-03 20:12:21 邢采薇

第三十讲

林觉民的故事


讲述原稿

微信图片_20220203200757.jpg

广督府的枪声渐渐平息,东辕门里的硝烟也已化为历史的陈迹。然而,纵使那淋漓的鲜血被抹去千遍,我依然铭记,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令我潸然泪下的是一千三百字的柔情。
    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侯人。十四岁的时候,林觉民考入了全闽大学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林觉民开始接受到民主革命思想,推崇平等自由的学说。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知书达理,能诗善文的名门闺秀陈意映。 虽是媒妁之言,头次见面,他俩却一见钟情。 在度过一段如胶似漆的幸福时光后,林觉民自费前往日本留学,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国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二十四岁的林觉民从日本返回中国,决定参加广州起义活动。 起义前,林觉民以学校放樱花假为由回家探望了父母和怀孕的妻子,随后马不停蹄的回到福建召集革命志士,共同筹备起义。 却不知这一别竟是诀别。 1911年,4月24日的深夜,在发动起义之前,深知自己此次多半难以安然回返的林觉民,这个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好男儿用最浓的情意写下了感人肺腑,至今令人心酸痛心的绝命书《与妻书》。 他在《与妻书》的开头即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 痛哉!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在这封绝笔信中,林觉民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时至今日,读起来仍感觉荡气回肠。

讲述人 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203200801.jpg

邢采薇 女 汉族 中共预备党员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9级本科生,声乐表演专业。现任音乐学院19级声表班团支书。2021年7月1日,参加建党百年广场中心表演区合唱方阵;同年8月,参演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晚会。2019年,参加音乐学院六十周年院庆演出。在校期间,参演首都艺术院校高精尖学科声乐成果交流音乐会、一二九晚会、少数民族歌曲模唱音乐会等。

讲述人 学而所感

《与妻书》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林觉民这位烈士对于妻子的深深厚意,而面对国家危难,不得不舍下儿女情长毅然投身于起义中。面对生离死别虽然伤悲,却悲而不戚、悲而不哀,没有“小男小女”们那般悲悲切切、哭哭啼啼,而是满怀悲壮、大义凛然,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追求正义与真理,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令人肃然起敬。我清楚地意识到过去的国家正是处于危难关头,当时的起义烈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抵抗了残酷的清朝血腥。面对国家与爱人,林觉民虽有不舍,但依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天下。面对生者与死者,其妻意映也含泪支持丈夫的选择。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沐浴和平年代的阳光雨露长大,虽然那硝烟弥漫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我能深深意识到一个光明时代的意义,要有为了大局牺牲小我的觉悟,人人当要努力奋斗共同为营造光明时代做出努力,不断奋斗。



责任编辑:罗中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纵使那淋漓的鲜血被抹去千遍,我依然铭记,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令我潸然泪下的是一千三百字的柔情。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