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注古文字学,特别是甲骨文的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并提出“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为甲骨文人才的培养、甲骨文事业的薪火相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提出此行目的是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4年3月30日至31日,天朗气清,万物复苏。在和煦的春风中,郑州大学文学院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党支部的教师党员带领2021级、2022级古文字特专班的全体学生以及“红船领航”党建学生团队,牢记总书记嘱托,追随总书记足迹,共赴安阳殷墟,开启甲骨文探秘与中华文明寻根探源之旅。
古文字学特专班全体师生合影留念(中国文字博物馆)
30日,师生分别参观了殷墟博物馆新馆、殷墟宫殿遗址,一片片甲骨穿越几千年的历史而来,还原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殷商文明画卷,齐航福、刘风华两位党员老师开展实地教学,讲解甲骨相关知识,揭示甲骨构形奥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古文字的热情。同学们仔细识读、大胆提问,老师们详细解读、层层分析,现场的讨论交流氛围热烈而浓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刘风华老师讲解甲骨文
齐航福老师讲解甲骨文
31日上午,师生共同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行至“汉字民俗”展厅时,温敏教授针对古老而神秘的汉字崇拜现象进行了专题讲解,同学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点头赞许,为中国文字的深广内涵和中国民族先祖的博大智慧赞叹不已。
温敏老师介绍汉字崇拜现象
3月31日下午,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教授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走访了学校的甲骨文博物馆,并一同学习了鉴定甲骨片真伪的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宋镇豪先生也亲临现场与师生交流探讨。之后,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副主任焦清局展示了由实验室创办的甲骨文数据平台,并与齐航福、刘风华两位老师深入探讨了利用电脑技术破解甲骨文语义的相关问题,展示了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意义。
焦清局老师展示甲台骨文数据平台
此次安阳殷墟研学之旅引起了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党员教师们表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殷墟甲骨等历史文物对中国文化史的完善、汉字形成演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新形势下,如何让殷墟甲骨文成为开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古文今用的金钥匙,是新时代文明进程中古文字学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同学们纷纷感慨,此次研学之旅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作为青年学生,将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古文字知识的学习中,知行合一、历练成长,在汉字文明的传承中书写无悔青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