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1-12-31 10:41:37 北京大学

学术研讨会现场

12月27日下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解放军报》文艺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协办。北京大学校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理事长郝平,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在研讨会上致辞。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孙庆伟教授参加研讨会。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王浦劬主持会议。

郝平致辞

郝平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北大师生,积极参与文学革命,有力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也开启了中国文学和文化摆脱封建思想的枷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走向现代化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发扬优良传统,持续为我国文学和文艺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作出新的贡献。面向未来,北大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筑魂,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研究阐释,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谱写北大人的新的篇章。

吴义勤致辞

吴义勤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是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召开之后在高校、文学界举行的第一次学术层面的研讨会,必将对深入理解、深入领悟、深入阐释、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的五点希望,凝结着对文艺规律、文化事业、文艺道路的深邃思考,高瞻远瞩、语重心长,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事关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是又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00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新文学在北大发端。从这里出发,新文学走过了100年的辉煌,100年后新时代文学又掀开了新篇章,开启了新纪元。我们在这里重温文学初心,从回望来时路,向历史致敬,向文学致敬,并且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再出发。

谢冕作主旨发言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谢冕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为人民,从过去到现在都是非常珍贵的思想财富。毛主席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由为工农兵服务扩大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总结起来就是“为人民”三个字。到今天,我们的奋斗、我们的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使我们的国家强大、社会繁荣。面对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文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应该站稳立场,无愧于时代,告别过去,面对今天,向往明天。

王浦劬主持会议

王浦劬表示,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基本路线,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王沪宁同志在总结会上要求,要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文艺思想指引下,把文化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联合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解放军报》文艺部、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家单位,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是立足研究院的核心使命,以党的创新理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学习好、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举措。

李少君发言

《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李少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强调“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方向,让人振奋。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诗歌的历史方位,呼唤着有深度、有广度和有高度的主题诗歌创作。

刘笑伟发言

《解放军报》文艺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刘笑伟表示,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在成立之初就能够把文化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些年来,我们党从高度的文化自觉走向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在这样波澜壮阔的实践面前,我们要用手中的笔书写好这个时代。

张颐武发言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颐武表示,探索中国文学艺术的中国道路,就是把中国道路走通,把中国道路真正地和中国人民、中国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深入到人民中间,深入到社区,回到社群,回到中国人民的感受力和认知上来,把人民的要求真正地在文学艺术上面投射出来。另一方面要回到我们的传统,既要回到新文学的传统,也回到我们中国整个文学史的传统,在这个传统里面不断地寻求新创造。

贺桂梅发言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教授贺桂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五点希望,前面四点谈时代性、人民性、创新性、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好前面这四点,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要有高水平的、有道德素养的、有大视野的创作者、批评者、研究者和教育者。作为批评者、研究者、文学教育者,要把握当前的世界大势、全球格局,要知道目前中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样把中国的历史经验讲清楚,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问题。

高洁发言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总编室副主任高洁介绍,新华社开设了很多新栏目,如《习近平时间》《学习故事绘》《网上传习录》等,还出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纪实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不管什么样的创新形式,它的“根”还是守正创新。今后新华社将继续利用多种形式传播好总书记的思想,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辜负自己的岗位。

丁国旗发言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丁国旗谈到,总书记把守正创新作为一个创作方法提出来。守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正”,守自古以来中国的文艺创作,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的新文学的传统,只有守这个“正”,创新才有根基。

邵燕君发言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邵燕君就近年来网络文学在国外传播的现象表示,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经验说明中国文学讲好了故事,满足了消费者放松娱乐的刚需,中国网络文学这些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不说风景独好,也是文化奇观式的存在。

鲁太光发言

《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鲁太光指出,我们党这么重视文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在要求。当前文艺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创作越来越多的优秀文艺作品。

李云雷发言

《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表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创新是方法,也是目的。没有创新,文艺就没有生机与活力,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更好地凝聚我们的生活与情感,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才能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充分表达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生命体验与时代经验。

石一枫发言

《当代》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石一枫谈到,中国社会的形象是一个多变的过程,怎么才能写出一个符合新时代的形象,如何用形象来感染人、鼓舞人,这对今天从事写作的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秦立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斌,中国作协创研部助理研究员刘诗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还有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副院长韩毓海、副院长黄宇蓝,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助理研究员李壮,中国诗歌网新媒体副主任罗曼,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李放,《中国青年》编辑部项目总监徐吉鹏,《中国青年》记者韩冬伊、于丹等。

合影_副本.jpg

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2月27日下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