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建强以辅导员为重点的思政工作队伍,构建全员思政育人新格局

2021-09-17 15:09:36 武贵龙

构建“全员思政”的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效,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北京科技大学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队伍齐整、履责到位、协作高效、保障有力的具有北科大特色的“全员思政”育人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责任落实到全校教职工各群体、渗透到教职工育人全领域。

一、工作进展

1.突出辅导员队伍“三强化”,建强思政队伍排头兵。学校辅导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沟通最快、联系最紧密的群体。学校党委通过“三强化”,把辅导员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一是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聚焦思政教育这一主责主业,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重大历史、现实题材开展各类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党班团日活动。全学段实施以“思想成长为主体,价值引领和学业引航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主题班会制度,让日常教育贯穿学生本科四年。9月初,学校制定秋季学期主题班团日活动方案和新生成长对话课方案,支持辅导员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成长对话课、社会实践课和生涯指导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组织辅导员带领新生同上“形势与政策”网络示范课。加强网络思政阵地建设,持续创作《导员说》优质网络思政作品7项,50余名辅导员参与其中,深剖学生话语体系,走进学生“关注”圈,让学生有感知、可共情、能同理,实现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是强化队伍选配和职业能力提升。持续完善辅导员队伍“四位一体”建设机制,制定《辅导员队伍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丰富队伍建设资源和平台,选优配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设置专项招聘计划和落户指标,2021年新选聘20名专职辅导员,辅导员师生比达1:180,专职比例超70%,7-8月选配2022届保留入学资格辅导员16人,同时持续选配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科学优化队伍结构、有效充实工作力量。实施辅导员素质强基工程,开展新上岗辅导员培训、月度培训和专题研修10余次,强化对重点工作的实操性指导,确保辅导员准确把握最新政策精神和要求;面向全校60名新上岗辅导员开展2021年新上岗辅导员培训,提升新上岗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强化岗位认同感,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7月组织开展2021年辅导员红色之旅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暨“小我融入大学 青春献给祖国”辅导员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30名辅导员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感悟革命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教育学生、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有序开展辅导员年级组、志趣发展小组活动,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交流制度,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强化考评激励和发展保障。强化辅导员基础履职,为每位辅导员配发工作日志,严格执行工作日志制度,加强日常督查,年中开展基础履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底考核评优,研制《进一步加强学生深度辅导工作实施方案》,有力推动深度辅导工作覆盖全员、精准精细。学校建立“双线晋升,三向发展”的成长机制,开展专职辅导员六级职员聘任工作,已有3名辅导员晋升六级职员。完成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评审,16名辅导员晋升中级职称、1名辅导员晋升副高级职称。支持辅导员工作一定年限后按照转岗、职业化、学位深造三个方向进行发展,同时严控机关部门进人计划,岗位空缺时优先从辅导员队伍中选拔,畅通辅导员的发展渠道。近年来,多位辅导员成长为学校党政机关中层领导干部或选派至国家部委、北京市任职工作。

2.突出专业任课老师“两全面”,筑牢教书育人主阵地。专业任课教师长期扎根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是教书育人的实施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在教书育人责任落实过程中有着不可替换的角色和作用。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任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德业双馨”计划。一是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突出“师生全覆盖”和“大学四年全过程指导”,学校为全体2020级本科新生新配备了1320名导师,9月为全体2021级本科新生新配备了1333名导师,本科生导师围绕立德树人、学业指导、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等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形成“导师主导、授课教师主教、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研究生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的“六位一体”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育人模式。同时,创新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以本科生导师为主导,依托课题组或教师团队,搭建纵向链式的学习科研团队,对本科生开展个性化指导,引导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促进教研融合、师生相长。二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学校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政治引领和实践教育,以公共公开课、学科思政讲坛、课堂思政为主体分层次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平台,深入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产生以点带面效应。依托两院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优势资源,开设《大国钢铁》公选课,增强助力“钢铁强国”梦的使命担当。遴选各学科顶尖专家学者,持续开设“材料名师讲坛”“理学之美”“星期四人文讲座”等学科思政讲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制作《导师说》网络思政作品,发挥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示范引领、培养塑造的育人作用。

3.突出管理服务人员“双保障”,打造“全员思政”新业态。管理服务人员队伍是保障高校师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学生生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驱动下,学校不断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施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精管优服”计划。一是精细化管理,保障学生正当权益。高度重视学生正当诉求,将权益维护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各部门单位与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沟通共建,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并通过校长信箱、领导接待日、总值班等工作途径,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相关问题;建立学生管理工作标准化清单,简化学生各项手续办理,把学生满意度评价纳入业务考核,让学生少跑路、争取一次通办,提升管理育人效果。二是优质化服务,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完善管理服务岗位思政教育职责和服务标准,落实“全员育人”理念,深入学生和基层组织中“办实事、解难事”,立足岗位助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宿舍文化节、银杏文化节、柿子文化节等传统特色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后勤服务标兵评选,提高服务育人水平;利用后勤工作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后勤服务、劳动志愿活动,开展生活技能课、参观实习等拓展实践育人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方位服务。

4.突出多支工作队伍协同配合,形成“全员育人”新格局。一是加强协调联动,提升育人质量。持续优化辅导员队伍向管理服务人员队伍转岗流动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服务人员队伍中具有学生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加强“教辅结合”,推进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联动,共同做好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组织工作,促进“一二课堂”协同育人,筑牢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制定方案,进一步明确本科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主责任务和工作要求,促进三支队伍加强工作协同,发挥育人合力。二是搭建荣誉体系,发挥辐射引领。设立教师职业荣誉奖项,按从教不同时期设置五级荣誉奖项,2021年共获奖197名教师,其中评选职业荣誉铜质奖84人、银质奖47人、金质奖45人、荣誉退休奖21人,发挥荣誉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师争当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和三全育人工作的排头兵,辐射带动所有年轻教职工。制定管理工作创新奖、服务标兵奖、服务示范岗、文明科室等奖项评选方案,促进管理服务人员的育人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进一步优化构建“5+1”教师荣誉体系,制定人才工作、科研工作、教育教学、党建思政、管理服务5类专项年度奖评选方案。

二、工作成效

1.学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学校连续10年有学生党支部获评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连续10年有班级获评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新生教育工作获评首都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奖一等奖。高工学院詹宇飞作为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事迹被人民日报刊登报道;数理学院宋震的优秀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冶金学院张晓可入选百所高校微党课青年学子讲述人;化生学院宋雨秋的作品获北京市“我听亲人讲‘四史’”主题征文特等奖;经管学院翁宗玲的作品获北京市穿越时空的对话——写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高校组特等奖。

2.本科生导师育人成效明显。自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以来,学生整体学风状况明显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性显著增强,学生挂科率持续走低,学生深造率和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提升,努力使学生、家长满意,教师、学校满意,从而让社会满意,实现“一降、二升、三满意”的目标。近几年,学生在本科生导师的引领和指导下,积极参加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SRTP),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增强,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更加踊跃,在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比例较有明显提升,在2021年“挑战杯”首都赛中,学校特等奖总数和整体获奖总数在首都高校中均排名第一,夺得主赛事最高集体荣誉首都“挑战杯”。根据学校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普遍表示与导师沟通良好,普遍认为导师有助于专业指导、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涵养品德修为。

3.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绩突出。深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果,2021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启智润心 立德树人:北京科技大学十佳辅导员优秀事迹选编》《铸魂育人: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选编100篇》两部著作。学校建设5个辅导员年级组,每学期每个年级组至少开展3次集体活动,促进辅导员共同提高。建设9个辅导员志趣发展小组,助力辅导员探索职业兴趣。充分发挥辅导员人才聚合效应和工作室引领作用,建立3个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周期3年。近两年,学校2名辅导员分别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辅导员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20余位辅导员获得省部级以上思政类奖项和荣誉。

4.“全员思政”育人格局初步显现。学校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专业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持续打造、建强体现学校、学科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大国钢铁》等4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团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获批项目数量在北京高校中位居前列。学校成立由创新创业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思创融合”工作室,历时8个月精心打造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跟党学创业”公选课,形成多载体的“思创融合”育人模式。依托各单位优势学科资源,扎实推进“一院一品”或“一学科一品”课程思政精品项目建设。辅导员与导师、班主任、专业任课教师间的互动和协同更加紧密,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开展“理论+实践”的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好评不断。管理服务岗位人员爱岗敬业、爱校爱生,深度参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用情怀与坚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1年学校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三、存在问题

1.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入脑入心的思政教育精品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2.本科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三支队伍的协同育人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

3.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四、下一步打算

1.持续推进2021年度“辅导员队伍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统筹开展辅导员春秋季培训和专题培训,强化党性教育;持续强化辅导员基础履职,建设深度辅导工作室和信息化平台,不断提升学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水平。持续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年级组”“志趣发展小组”等素质提升平台和学生工作重难点攻关等理论研究平台。

2.全面实施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优培优育”计划、专业任课教师队伍“德业双馨”计划、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精管优服”计划、多支工作队伍“同频聚力”计划,形成多支队伍间定期交流、共促共进的育人新常态。

3.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典型案例遴选工作,进一步扩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组织开展管理工作创新奖、服务标兵奖、服务示范岗、文明科室等各类管理服务奖项的评选,开展“文明服务月”“劳动竞赛月”活动,促进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效能。

5.构建“5+1”教师荣誉体系,评选人才工作、科研工作、教育教学、党建思政、管理服务5类专项年度奖,进一步突出育人导向。


责任编辑:赵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构建“全员思政”的思政工作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对于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效,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