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全育人”,三个“误区”要认清

发布时间:2020-09-04 13:08:50

三全育人

详细全称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指导思想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本思路

     坚持育人导向。推动各地各高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引导各地各高校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三全育人”是什么?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立足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 来源:《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认清“三全育人”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三全育人”是思政工作部门的事情

“三全育人”首先就是“全员”,这里的“全员”包括了与学生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所有的育人力量,对于高校就是全体教职员工,包括后勤服务人员在内的所有在校工作的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指出,“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了高校不少使命和功能,但高校的根本还是培养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并以此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因此,育人工作既是办学的目的,也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一些学生存在烦恼浮躁、急功近利、过于现实,少数学生灵魂空虚、精神分裂。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课程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各种育人力量、育人元素、育人环节还没有形成合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必须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让每一名教职员工提高育人能力,并在各自的岗位中积极发挥育人作用。

误区二:认为“三全育人”就是狭义的思想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同样重要,精神上不能“缺钙”得“软骨病”。高校要回答好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高校需要做好“四个服务”,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三全育人”的“育”就是要为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首先就要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人生的理想信仰,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是充分激活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元素,各自发挥所长,汇聚育人的“最大公约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比如讲教书育人,不是让专业课教师不上专业课或者占用专业课时间,去讲思政课内容。专业课老师既可能讲不好思政课,也不能这样设计。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做好的是知识传输,把专业课程内容讲精彩,构建好学生的知识体系传授。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挖掘本门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元素(比如所学课程知识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该领域科学家的奋斗故事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命感,在学习中坚定学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教师的行为示范、道德品质、言传身教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教会学生做人的大道理。

应该明确,“三全育人”与现行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不是“两张皮”,是同向同行、协同推进,就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还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些就是我们教育者需要练好的“真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辜负党和国家、社会、家庭、学生赋予教育者的尊重和期望。

误区三:认为“三全育人”就是搞一些活动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了“十大育人”体系,包括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是一个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从面上来说是需要有活动支撑,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长效机制。高校应该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统筹校内外的育人力量和育人元素(比如企业、社会、校友、家长等资源),让“十大育人”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有成效,解决学生知行不合一等问题。比如在推进劳动教育中,就需要解决好劳动教育场域的问题;再比如在增强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中,还可能需要有国内外比较的实践体验。

“三全育人”是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育人体系,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建立一个闭环系统。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倒逼部门和学院落实建设任务,然后明确在教师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考核中,助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得到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更好地完成。因此,“三全育人”是要完善一系列制度设计,明确评价指标,产生综合的效应。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对高校诸多的评价指标中,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应该是评价高校的首要指标,也是影响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是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体现。新时代的育人工作,要更加关注人类未来发展的需要,关注国计民生的需要,关注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以开放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协同推进。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