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讲百年党史”——青年学生骨干讲党史故事(三)

2021-08-29 16:30:52 张莹 王慧玉

卢永根: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

宣讲人:李文萱

李文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81803班宣传委员,现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文体部部长,曾连获两年学校一等奖学金,优秀团干,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河南省二等奖。在校羽毛球校队并参加省羽毛球赛获得荣誉。

卢永根: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

    大家好,我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第一党支部的李文萱,我今天要讲的党史故事是卢永根: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

    卢永根同志,男,汉族,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广州市,1947年12月参加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8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9岁。

    卢永根同志一生学农、爱农、为农,全心全意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主持完成的《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和助手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相关设想,被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台恍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常年跋山涉水寻找野生稻,在继承导师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基础上,逐步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作出巨大贡献。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2年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以身作则公而忘私,大刀阔斧推动改革,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深受广大师生的崇敬和爱戴。他坚持“科学家有祖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他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便晚年身患重病卧床,仍然坚持参加病房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穿不讲究、吃不挑剔,家中一床简席、四壁白墙,却将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的88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华南农业大学,用于支持农业教育事业,还提前办理了遗体捐献卡,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

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

宣讲人:郭文豪

郭文豪,曾担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连续四年获得校三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积极乐观,乐于奉献。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河南省二等奖。

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

大家好,我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的郭文豪。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渡江战役期间,先后有320多万民工参与支前,筹粮筹船,出人出力,“划”出了“天堑变通途”的磅礴力量,“划”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担当。这其中,年仅14岁的马毛姐就是杰出代表之一。马毛姐,原名马三姐,1935年出生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无为县马家坝村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作为年龄最小的支前模范,运送解放军战士率先登陆长江南岸,被评为渡江战役一等功臣。

有“志”不在年高

随着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和谈代表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平过江解放江南已无法实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已轰然开启。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随即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以雷霆万钧之力,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胜利登上长江南岸,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的黄粱美梦。

生在长江边、日看大江去的马毛姐,与生俱来有着渔家人的胆识、拼劲和韧劲,掌舵划船、撒网捕鱼、泛舟大江,自然有着日积月累的磨砺和经验。因此,在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整装待发、直取南岸的关键时刻,这名渔家少女没有惧怕枪林弹雨的危险艰难,没有听从父母长兄的阻拦劝说,没有静待人民军队踏上南岸的胜利消息,而是“横下心,撑篙跳上了船”,坚决主动参加渡江突击队,响亮回复解放军战士“我不怕死”“我会掌舵”“我会划水”,以“一手掌舵,一手划桨”、鲜血直流咬牙坚持的英勇果敢行动,为渡江大军顺利靠岸立了头功。

有“为”不让须眉

打过长江、解放江南,这是革命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要求。四月的长江,水阔浪急,冷水袭人,又有国民党海陆空军队立体防线,可谓“天险”加“艰险”。故而,退守江南的国民党残余军队虽然战力不济、士气低迷,却仍旧叫嚣只有木帆船的人民解放军只能“飞过来”。敌人虽然嚣张狂妄,却也不是言辞无据。毕竟,面对滚滚长江和立体防线,人民解放军唯一能够倚仗的渡江工具只有被国民党军队讥笑为“经不起一发炮弹”的木帆船。战场环境极为恶劣,战斗条件又极为简陋。然而,渡江战役打响时,年仅14岁的马毛姐,毅然决然选择和哥哥一起参加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敢死队的“渡江突击队”,用木船载着第一批解放军战士强渡长江,打开渡江突破口。其使命也重,其危险也甚。由于哥哥眼神不好,14岁的马毛姐在渡江过程中要“一手掌舵,一手划桨”,身兼两“职”。经过40多分钟艰难划行,在自己肘部被击中鲜血直流的情况下,马毛姐依然咬牙坚持、奋力划船,第一个成功把解放军运到南岸登陆点,并带伤引领解放军爆破手扫除南岸敌人碉堡,为后续部队上岸清除障碍。在运送完第一批登陆部队后,马毛姐和哥哥在返回长江北岸时,又从江中救起几名落水人员,并连续往返3次、横渡长江6趟,运送了3船人民解放军战士到达南岸,为保障渡江部队过江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功”不改本色

居功不恃功,有功不表功,未必每个人能够做到,更未必每个人能够始终做到。功劳面前,荣誉面前,能否淡然视之、坦然应之,是个长期而现实的考验。在这方面,马毛姐为我们树立了先进榜样和典型模范。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她始终保持着谦虚、低调、谨慎的朴实作风,表现出革命者一贯的可贵本色。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渡江特等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马毛姐并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朴素如前、勤劳如前、真实如前,开完庆功表彰会后就回田间劳作、江边打鱼,平凡依旧。

责任编辑:杨舒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忆峥嵘岁月,讲百年党史”——青年学生骨干讲党史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