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品德与社会方向)教育硕士培养研讨会简讯

发布时间:2021-01-24 17:15:23

为了更好地探索小学教育专业(品德与社会方向)教育硕士培养与专业团队发展,2019年1月4日上午9点,小学教育学科负责人刘慧教授召集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方向)专业团队人员,在东校区教学楼A区507实验室召开教育硕士培养研讨会,初等教育学院李敏副教授、张志坤副教授、夏鹏翔副教授、肖宝华副教授、徐爱杰副教授、刘峻杉副教授、傅添博士、钟晓琳博士参加会议。

至2019年1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开设“品德与社会”方向已有3年,并于2018年7月向社会输送第一届毕业生。刘慧教授首先回顾了专业方向开设的起源、初心和整体设计,以及3年来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情况,介绍此次研讨会召开的目的与意图,鼓励参会人员就已发现的问题、困惑、对未来研究生培养的想法、建议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1.jpg

专业团队各位老师认真发言、相互碰撞与启发、积极探讨,研讨会让大家听到多种声音,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其中,傅添博士建议,在研究生培养的学术领域之外,还要兼顾性格、品行方面的培养,以及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法治”领域的内容;肖宝华副教授指出在法律领域的学习需要以概念学习作为基础,小学阶段涉及的法治教育主要是普及法律意识,要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张志坤副教授就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毕业论文研究选题等发表看法,指出专硕培养既要考虑学科基础素养,也要关注师范素养的提升;钟晓琳博士认为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一线教研、教学的成长型优秀人才,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实践教学“开发”相结合;刘峻杉副教授认为要考虑和应对在招生环节的一些不利因素,在制度建设上做一些调整,建议开设《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选修课程;徐爱杰副教授分享了带研究生的感受和思考,认为导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夏鹏翔副教授强调要培养具有研究素养的实践者,并建议要求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补修学院的本科相关专业课;李敏副教授表达了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教育情怀,认为导师的定位是启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导师都应看到其闪光点、成长点,尝试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最后,专业团队人员在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价值立场、师生双选的制度建设、相关课程内容的增设等方面达成共识,研讨活动圆满结束。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19年1月4日上午9点,小学教育学科负责人刘慧教授召集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方向)专业团队人员召开教育硕士培养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