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6日,我院李敏老师在《人民画报》2019全国两会专题发表题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一文,重点阐释了立德树人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实现的问题。
文章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两个重要文件,结合德育理论与学校实践,探讨了学校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以及学校德育如何在德育内容和德育形式上实现“立德树人”。
文章中提到的主要观点有:
其一,“立德树人”的期望和行动,首先是始于家庭,然后就是学校。学校里有着特定的文化、稳定的秩序、规范的管理、密集的交往、细腻的情感......这些属于学校的特质,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育人资源,再加上丰富的课程和多彩的活动,使得学校成为家庭之后的又一个“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的阐述,正是明确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标准,明晰了“大德”、“公德”、“私德”的定位和关系。对国,要“明大德”,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可依托国情教育等来发展和完善;对公,要“守公德”,培育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依托公民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等来发展和完善;对己,要“严私德”,追寻美德的生活,可依托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来发展和完善。而以上三种形态的“德”,均离不开法律教育。
其三,从实际的中小学德育实践来看,直接德育课程、各类活动、教师风貌、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校外实践、校园环境、管理文化、课堂文化,甚至校园中的群己关系,都是教育工作者应当捕捉和抓取的德育形式。学校德育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