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学先辈精神,传红色基因:致敬献身水产事业的王成海、叶立勋

2021-04-20 22:33:07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人的记忆里,有两个永远不会磨灭的名字:王成海、叶立勋。冥冥之中,这两个名字聚合起来,恰恰表达了海大水产人献身海洋,建立奇勋的特殊情怀。


1991年10月22日,一个噩耗传来。36岁的讲师、优秀共产党员叶立勋在带病潜水进行海洋资源调查时,不幸以身殉职;29岁才华横溢的留日博士、优秀共产党员王成海在营救叶立勋时,体力不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91年10月22日,在对镆铘岛海区资源进行调查时,叶立勋带病潜水作业,精疲力尽,被巨浪卷走;危急关头。王成海舍生忘死,奋力营救,但未能如愿,两人一起英勇牺牲。图为两人下海前的照片。


叶立勋


叶立勋,1955年10月10日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留校作政治辅导员,1985年1月,在青岛海洋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渔业资源系任教。


     
     



1988年4月,叶立勋被学校派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进修渔业资源的次级生产力课程。学习期间,他特别重视到当地渔业、水产部门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发达国家的科技应用及生产管理。

   

图片摄于叶立勋老师去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公派访学期间


1989年8月,叶立勋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按期从国外归来。他带回来大量的专业资料和课程资源,给当时师资薄弱的海大渔业资源专业注入了清新而强劲的活力。


   


叶立勋才华横溢,讲课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成为许多学生崇拜的偶像。给学生开浮游生物实验没有标本,叶老师就自己划着小舢板去太平角海域采集浮游生物标本。


王成海


王成海,1962年1月21日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1982年9月,王成海考取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代培的出国研究生,于1983年10月赴日本函馆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攻读水产养殖学。


     
     



1989年3月,王成海顺利获得日本水产学博士学位,回到祖国。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发表的4篇有关人工鱼礁建设的论文,构成了人工鱼礁理论基础的研究体系,其研究处于当时国际人工鱼礁基础研究的前沿。


王成海回国后,用其所学,报效祖国。先后承担了“青岛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山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鸟蛤人工繁殖的研究”等3个科研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海胆觅食行为及其环境生态的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胆行为及其环境生态的研究”等项科研基金。


   


王成海尽管年轻却颇具长者风范。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的他,深得学生喜爱。


潜水作业,是进行海底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但因条件的限制,学校还未能开设潜水训练课,王成海东奔西走借来潜水工具,利用假日对学生进行潜水训练。那训练的情景,令每一个参加过训练的学生难以忘怀:借来的潜水衣有的坏了,他把坏的穿在自己身上,让学生穿好的潜水衣;秋日的海水是冰凉的,他只让学生每次下水训练两分钟,可为了学生的安全,他自己在水下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


1991年10月22日,参加威海岛屿调查的叶立勋、王成海率领调查小组转移到了镆铘岛。镆铘岛位于胶东半岛的东南角。两位出类拔萃的青年学者,就在这里向他们醉心的海洋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潜水工作本应雇潜水员下水,但治学态度严谨的王成海、叶立勋为取得第一手资料,坚持亲自下水采样。为了延长下水作业时间,两人都在身上多加些铅块。风浪无情,转瞬吞噬了两位英才。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正是这些平凡生命凝聚的力量,铸成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绘出海大水产事业的蓬勃景象。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我们必定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开阔水域、扬帆万里航程。


广大青年学生要学习他们忠诚党的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登攀、献身科学的精神,进一步坚定“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取向,将其转化刻苦学习、矢志创新的实际行动;将民族振兴与个人奋斗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为国奉献、为民服务,到基层、到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


   

图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专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人的记忆里,有两个永远不会磨灭的名字:王成海、叶立勋。向献身水产事业的两位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