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人发学院团支部参观鲁迅故居,追寻红色记忆

2021-05-14 08:46:16

 4月暮春,人文与发展学院传播202团支部前往鲁迅故居,开展本学期团日活动,追寻红色记忆。

“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斑驳长路,一路苦难与辉煌,带领中华民族挺直了被压弯的脊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支部团员集体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追寻支持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精神力量——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民族魂。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博物馆内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与经典文段。

从三味书屋到弘文学院,从解剖孱弱的身躯到挖掘国民的思想,鲁迅先生一生以笔做刀,将唤醒国民觉醒、剔除麻木的劣根性为己任,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倡导新文,发出无数振聋发聩的议论,其现实意义没有被岁月磨平反而在实践中多次得证而更显其璀璨。

从五四运动国民觉醒,到1921建党开天辟地;从合作随波逐流到革命独立自主;从笔杆子,到枪杆子;从城市到农村;从延安到西柏坡;从“赣水那边红一角”到“如今天下红遍”。中国共产党凿开铁窗,让星星之火照耀神州大地。百年前,中国觉醒的人,凡想要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便须一面开辟新路,一面清结旧账。背负着骂声,苦撑黑暗的闸门,保护一片脆弱的光亮。

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路,是用来走的!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世道浇漓,无数仁人志士在混沌中开辟救亡图存的道路。先进的中国人沿着南湖红船的航向,走在通往井冈山的路上,跨越时代,挽着英雄的共产党人,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本次参观,让支部团员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斑驳长路,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带领中华民族挺直了被压弯的脊梁。新时期的路是接续奋斗的复兴之路,作为时代新人的我们,更要扎根中国大地,抓住今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唯有发扬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气神,才能在开辟道路,成就 价值,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支部成员王宜宁谈道:通过这次在鲁迅博物馆的观看学习,我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陈列馆的东西体现的正是鲁迅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幼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青年由于家庭变故,痛恨中医,留学日本,学习西医。后来由于看到国人思想的麻木,渐渐认识到了学医只能医治人的身体,但是国人麻木的思想却需要用笔去唤醒。所以他弃医从文和国内的学者倡导新文化运动,唤醒国人麻木之精神。中华民国的成立后,看似社会即将迎来一个民主的体制,但接连发生的反革命政变,一系列惨案再次使鲁迅的思想发生变化,逐渐的成为了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者,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中去。鲁迅的一生确实也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化,鲁迅的选择也恰恰反映出历史的选择,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新世界。

责任编辑:姜萍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人文与发展学院传播202团支部前往鲁迅故居,开展本学期团日活动,追寻红色记忆。